長按喇叭致前車肇事的后車司機該當何罪

3月1日下午,深圳寶安機場高架橋離港平台轉彎處發生重大交通事故,一輛紅色奔馳轎車撞向人群,造成9人死亡,23人受傷。據當時與楊某晰同車的男友吳某鴻反映,楊某晰駕駛車輛行至該轉彎處時,因后方車輛連續鳴笛,造成她高度緊張,不慎失控撞向右側護欄,並貼著護欄又行駛了一段距離,撞上路邊人群。(3月2日《新京報》)
吳所說當可信,警方應據此通過監控錄像查出后方車輛及車主,調查后做出處理。怎麼處理?按照《廣東省道路交通安全條例》第58條規定,在禁止鳴喇叭的區域或者路段鳴喇叭的處以150元罰款。而目前,深圳原特區內的區域,基本都是禁鳴區。對后車車主處以經濟處罰是必須的,至於警方會否對其追加行政甚至刑事處罰暫不得而知。
后車車主長按喇叭致使肇事女司機精神緊張,從而失去對車輛的控制,結果造成車禍,從邏輯上分析,該車主即便不能說是直接責任人,至少也得負間接責任,警方對其處以更加嚴厲的處罰不僅應該,而且必須。
無論車主有多少理由,在禁鳴區鳴笛都屬違規。根據《深圳市人民政府關於禁止機動車輛鳴笛的通告》,在特區內以及特區外的干道、城鎮主要街道上行駛或駛入設置“禁止鳴笛”標志區域的機動車輛,一律禁止鳴笛。更何況司機是連續鳴笛,性質更加惡劣,其行為與車禍存在因果關系,這點不容否認。
這裡必須追問的是,有省、市兩級政府發布的禁鳴令在,何以做不到令行禁止呢?從相關報道獲悉,也不能說深圳交警查處違禁不力。去年9月間,一男子駕車認為交警隨意堵路,在禁鳴區域持續鳴笛,民警林愛平依法對其進行處罰,沒想到對方一記重拳,將他打進醫院。最終該男子以涉嫌妨害公務罪刑事拘留。(2014年9月15日《深圳特區報》)此例表明,無視禁令的大有人在,抗拒執法的也不乏其人。
到過歐美等發達國家的人都印象深刻: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很少聽見喇叭聲。論者將此歸結為人的素質和國民文明程度的高低。此話不錯。但人的素質不可能生來就相差這麼大的,素質是靠教育培養得以養成提高的,其中很關鍵的一點是靠嚴刑峻法來強制提高的。德國人為何很少按喇叭,因為德國交通法規明文規定,司機可以短促鳴笛或閃燈,以示意自己要超車。過於侵犯性的行為,如頻繁鳴笛、閃燈或長時間不保持安全距離,視為非法,可以脅迫罪起訴。如深圳這位連續鳴笛的司機按德國的交通法,就可以脅迫罪對其提出起訴。
不過我國的交通法尚無此規定,但對照刑法有關脅迫罪的定義和分類(一般分三類),其中第三類是脅迫他人,迫使他人在精神上感到恐懼,該車主所為確實涉嫌脅迫罪。后車車主連續或長時間按喇叭迫使前車車主加速行駛,違背了他人的意願,侵害了他人的人身權利,這在德國的刑法典裡解釋為侵犯意思決定自由和身體活動自由所受到的脅迫,德國的交通法就是據此作出上述規定的。
反觀我國,民眾很少會將嚴重侵犯公民意思決定自由的行為視為脅迫罪,現行刑法也沒對此作出相應規定,故現行刑法對於嚴重侵犯公民意思決定自由的行為,存在大量無法定罪的情形,如后車頻繁鳴笛致使前車肇事這樣的脅迫行為就難以受到法律處分。從有效保護公民的意思決定自由、私生活的安寧以及維護頒布禁鳴令的政府權威,建議借鑒國外刑法和交通法的規定,增設脅迫罪的新罪名。
文/王學進
(來源:紅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