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予:權力“瘦身”防腐敗需“陽光”監督

“手中的權力過大,一個人說了算,在自己主政期間,隻要是自己謀劃的,基本上都能干成。”在位於中國西北的寧夏回族自治區,一位因受賄被判刑的原縣委書記在分析自己的犯罪原因時說道。
阿克頓曾說“權力導致腐敗,絕對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近年來,權力過度集中,缺乏有效監督,被認為是造成一些地方“一把手”貪腐案件易發高發的體制因素。十八大后,隨著反腐力度的持續高壓,分散地方官員權力,加強權力運行制衡,為權力進行適時的“瘦身”,成為反腐“治本”的嘗試。筆者以為,權力“瘦身”防腐敗更需杜絕“私人訂制”,需對審批的隨意性和自由裁量權認定從嚴規定,把權力置於陽光下。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這充分體現了制度對權力的約束作用,對干部管理監督的重要性,同時也讓黨員干部避免權力濫用,提醒著黨員干部,權利背后所背負的責任。正如報道中所言:針對地方“一把手”權力過大、邊界不清的弊端,寧夏從2014年3月起,要求所有縣委制定權力清單、權力運行流程圖並向社會公布。從縣委書記、縣長,到副書記、常委,每個人有哪些權力,這些權力該如何運行,都通過公開文件確定下來,的確值得點贊。這樣堅持嚴以用權,用權為民,按規則、按制度行使權力,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獨慎微、勤於自省,知道權力多大,責任就有多大,不失為樹立好黨的形象,維護黨的權威明智之舉。但更需監督同時跟進,遠離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私人訂制”。
不可否認,確權、晒權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制權、限權。但也正如網友所言:權力瘦身,更需改掉權力仰頭傲視的模樣,讓公眾能直起腰板,平視那被關進籠子裡的權力,嚴格要求和無縫監督,在提升道德境界,自覺抵制歪風邪氣,不搞特權,不以權謀私,嚴於律己中,讓權力守規矩的新常態的來臨,真正到達權力的“健身”和“瘦身”。
毋庸諱言,權力瘦身無疑是向利益集團剝奪既得利益,其難度不言而喻。如今多地探索權力瘦身,公開透明,接受社會監督,力爭健全廉政制度體系,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願景美好,但不能過分依賴權力擁有者的道德自律自覺性,而必須強化監督,確立規矩,不給貪欲任何機會才是上策。
的確,對於民眾來說,縣級政府部門到底有多少行政權力,普通民眾顯然無法回答,隻有通過直面接觸,才會形成大體模糊印象。政府部門晒出“權力清單”,就意味著可以確定政府部門的行為哪些是合理的,哪些又是違規的,這無疑是規范權力運行的一種可行做法。讓基層政府部門,在受到自律和他律雙重制約后,其權力必然受到制約。更能杜絕少數地方和部門的主要領導干部習慣凌駕於班子集體之上、凌駕於組織之上,大搞“一言堂”,甚至一手遮天局面。
一言以蔽之。一切權力屬於人民,“晒”出“瘦身”權力清單,亮出“權力家底”,讓權力部門清理自己的權力,包括權力之所在與權力之所限,也讓社會明白哪些事情需要審批,找誰審批,哪些事情無須審批,可自行決定,是釜底抽薪之舉,這其實也意味著對權力確立了一種明規則。但同時也需輔以強有力監督,讓“權力清單”管理方式穩健前行,規避權力“瘦身”和“私人訂制”暗箱契合,真正把權力運行在陽光下,讓“暗箱操作”見光死。
稿源:荊楚網
(來源:荊楚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