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每日最新評論

關於狼圖騰,不看也罷?

2015年02月24日17:21 |
小字號
原標題:關於狼圖騰,不看也罷?

4

文/郭平

  春節期間,看了狼圖騰。

  小說看過,去看電影更多是受了出品方宣傳的誘惑:看看讓·雅克·阿諾演繹的故事怎樣波瀾起伏,看看安德魯·辛普森養的狼怎樣如臂使指?

  一場3D看下來,心中毫無波瀾。不僅故事結構得蒼白,就連被反復曝光的所謂純種草原狼也運用一般,動作強,關系弱,遠遠達不到前期宣傳的那種驚奇和意外。

  狼圖騰,關鍵要展示后面兩個字。沒有對圖騰的詮釋、闡發和張揚,狼僅僅是一種動物。

  不論是草原還是深山,亦或是江河湖海,人生活在一個環境中,就是這個環境中的一個元素、一個環節,而不是主宰。既然是一元素、一環節,就要遵從這個環境的規律和法則,要懂得並深存敬畏之心。我們的祖先在原始狀態就用圖騰崇拜的形式表達這種敬畏,並約定相應的禁制,以此與所在的環境共生互存、繁衍生息。小說狼圖騰便隱約表達出了這種意味。

  然而電影卻令人失望。它不僅沒有強化這種精神層面的升華,反而打碎了故事,讓狼成為主角。因此,筆者看到的是畢力格蒼白無力的經驗陳述,陳陣略顯神經質的養狼實驗,嘎斯邁毫無理由的情感轉移,再就是智慧、勇敢、甚至有些仗義的狼。面對狼群,世世代代繁衍於草原的牧民竟然是如此孱弱、無智的形象,唯一的是包順貴個性豐滿。

  原著基本屬於生活實錄小說,結構能力和敘述能力大致源自天然,這次又選了一個同樣不太會講故事的導演,對天人關系的理解可能也有差異。神化人不對,神化狼同樣不對,地球的主宰隻有一個:大自然。草原也是一個豐富多彩系統,不會隻有牧民、狼、和牛馬羊。機械的環保主義、單向的關愛動物都是片面的,如果不能從群落之間的整體關系上去把握,也許會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

  小說狼圖騰是文革后文化中滋生的一種新鮮力量,確實令人眼前一亮。電影改編也花了很大力氣,但效果乏善可陳。

  當然,為了看狼的,可以去。這部電影中最大的贏家是安德魯·辛普森。

  延伸閱讀:

  《有一個地方隻有我們知道》:畫虎不成反類犬

  《活色生香》:精致的垃圾最令人糾結

  楊飛:《純潔心靈》用青春傷感的筆觸向潛規則說不

  《奔跑吧,兄弟》影評:粉絲效應催生畸形電影

  《霍比特人3》:不說再見,卻已后會無期

  評《大刀記》:大刀不止向鬼子頭上砍去

(來源:齊魯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