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每日最新評論

錢江晚報:一首小學生“怨詩”的四種讀法

洪信良
2015年02月09日03:21 | 來源:錢江晚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一首小學生“怨詩”的四種讀法

  湖北的董女士在幫10歲的女兒晶晶清理書包時,翻出一首詩:“數學是死亡之源,它像入地獄般痛苦。它讓孩子想破腦汁,它讓家長急得轉圈。它讓校園死氣沉沉,它使生命慢慢離去。生命從數學中走去,一代代死得超快。那是生命的敵人,生命從數學中走去。珍惜寶貴的生命吧,一代代死得超快。數學是死亡之源。”

  原來,讀五年級的晶晶,一向不喜歡數學,這次期末又隻考了70分,於是約了班上兩個同樣不愛數學的女生,聯合創作了此詩,以“抒發憂傷”。撇開這首直抒胸臆的“怨詩”的藝術性不談,我想還可以有四種讀法。

  第一種讀法是“知人”。相信讀了這首充滿“死亡”、“地獄”等字眼的詩,感到震驚的絕不只是家長,人們肯定要問,我們的花骨朵般的小學生怎麼了?他們在原本應該明媚如春的人生花季,卻“像入地獄般痛苦”﹔正蓬勃生長的少年,卻痛切感受著“生命慢慢離去”。這是個別現象還是群體心理?三個厭惡數學的寫了怨恨數學的詩,是不是也會有厭惡英語的寫下怨恨英語的詩?小學生童心早泯、童趣早失,這種狀況到底有多嚴重?

  第二種讀法是“論世”。出人意料的是,這首小學女生寫的詩,寫的不只是“我”,甚至寫的不只是學生,它站的角度非常之“高”。“孩子”想破腦汁,“家長”急得轉圈,“校園”死氣沉沉,已囊括學生、家長、學校三個層面,而“一代代”這一句,更是把視角投向整個社會乃至歷史。我想,作為一首自發創作,甚至不敢給老師和家長看的詩,孩子們在寫作時肯定不會刻意拔高自己的主題,寫出這些深層次的“憂傷”,基本還是“脫口而出,純乎天籟”的,也就是說,她們確實是從個體的學習壓抑中,體會到了整個教育環境的惡劣氛圍。

  第三種讀法是“明情”。不知怎麼的,讀這首小學生的“怨詩”,我竟想到了《碩鼠》裡的句子,“逝將去女,適彼樂土。樂土樂土,爰得我所”。從表面看,這幾個孩子是在抱怨數學,是在嗟嘆學得太難或太枯燥的數學浪費了生命,或許也怨恨讓自己丟失了臉面,而其潛台詞,顯然是在呼吁找回花季的美好與自由,回到那生命的“樂土”。

  第四種讀法是“問道”。孩子們在詩中故意夸大其辭,直指數學是“死亡之源”,其實是在茫然中追問,應該如何趕走那“生命的敵人”,應該如何“珍惜寶貴的生命”。孩子們這樣的心理,並不能斷然說是負面的,但肯定是比較消極的,要讓她們的心理明亮起來、精神振奮起來、心靈自由起來,除了家長與學校積極採取心理干預措施,是不是還得從整個教育體制層面,落實那光打雷不下雨的減負措施,才能真正讓孩子從此不再因學習而如此“憂傷”?

(來源:錢江晚報)

(責編:董曉偉、文鬆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