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建中:“學校考試家長監考”不宜提倡

“今天是益陽市小學四年級期末統一考試的日子,為了讓學生家長了解孩子的考試情況,學校邀請部分家長來學校參與監考。”1月26日晚,紅網論壇網友發布了一篇題為《學生考試家長監考,桃江一學校的新鮮事》的帖文,帖文在紅網論壇引來極大關注,有網友認為此舉是“好辦法,值得其他的學校借鑒。”也有個別網友表示質疑,認為“現在學校什麼事都要家長參與,甚至把學校教育的責任也推到家庭教育上,監考是學校的職責,怎麼能讓家長去監考呢?”對此,你怎麼看?
又是一年一度的期末考試季。每到此時,學校、老師、學生都會“如臨大敵”。 為了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近幾年來,各地出現了“禁考”與“樂考”及“無人監考”等各種形式的考試方法,考題也由過去的“紙質考題”變成了“游戲考題”,考試內容也由過去注重和提倡的“知識題”變成了現在主張和推行的“神考題”,普遍認為,這些考試方法不僅能夠開闊學生的思維,而且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綜合素質。
除此以外,一些學校又出台了“學校考試家長監考”的新舉措。對於“學校考試家長監考”益陽市小學何校長稱,“老師和家長是交叉監考,老師不能監考自己班的學生,家長也不能監考到自己的孩子。而且這是在家長自願的原則下進行的,考前一個月,我們會向家長發出邀請,家長自願報名,我們會在一個班選一到兩位報名的家長,參與學校監考,今年我們共選擇了32名家長參加學校監考。”而且她稱考的不僅是分數,還有人的品質。
有人認為,學校這種做法值得提倡。這種方式促進了家長參與學校事務管理,強化了家校合作,相互溝通,彼此配合,有助於推動孩子協調、健康地成長。有專家表示,現在家長對老師、學校諸多的不理解,很大程度上來源於不了解。另外一些家長隻看重成績,而忽視孩子努力付出的過程以及其他方面的需求,通過形式多樣的家校互動,會讓家長和孩子的心貼得更近。湖南商學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應用心理學博士戴吉認為,家長參與學校監考,混淆了邊界。戴博士說:“家長適度參與學校事務,可以加深家校聯系,增加相互的理解和溝通,在處理某些危機事件上確實會起到很好的協同作用,這是值得鼓勵的。但學校和家長畢竟分工不同,各有各的邊界和職責,如讓家長參與監考,由家長承擔學校的責任,容易導致角色混亂,讓學生混淆家長和老師的身份,家長也混淆自己的定位。長久來看,未必有利於形成家校合力的局面。”
筆者認為,“學校考試家長監考”雖然一方面有助於家長理解孩子,家長平時忙於工作,孩子在學校,溝通比較少。家長走進考場,自己更能感受到考場的緊張氛圍,體會孩子學習的不容易,在以后能夠對孩子多一些鼓勵和理解。另一方面也能夠促進家長與學校之間的溝通,加強家校合作。家長在監考過后,對學校的教學模式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更能理解學校、老師的工作。但“學校考試家長監考”有一些弊端需要考慮。
首先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願意父母參加。因為孩子可能緊張等原因影響考場的發揮﹔也不是所有的家長都願意參加孩子考試的監考。再次是學校選擇哪些家長參加監考?站在學校的角度或許希望各個層次的學生家長都來參與這件事,但是如果“問題學生”的家長不主動申請或者不主動配合,致使參加的人群隻能局限於那些表現好、成績好的部分學生的家長,或者在區域內相對有地位的所謂成功人士,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說是欠公平的。
還有在目前形勢下,各地為了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千方百計地想辦法積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努力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盡量使學生學得輕鬆快樂,於是“禁考”、“樂考”及“無人監考”等各種形式的考試方法都閃亮登場,但筆者懷疑的是“學校考試家長監考”這種考試方法究竟能走多遠?這是因為這種考試方法好像不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它不僅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增加了學生的心理壓力,而且現在許多家長不懂教育,讓“家長監考”名不正言不順的影響不好。所以,筆者建議,“學校考試家長監考”的做法隻能作為部分學校促進“家校溝通”和加強“家校合作”的一種嘗試,不宜在全國范圍內大面積提倡和推廣。
稿源:荊楚網
(來源:荊楚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