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每日最新評論

中青報:油價大跌,對中國利大於弊

崔守軍
2015年02月04日07:00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油價大跌,對中國利大於弊

  2014年中期以來國際原油價格大幅下跌,從6月份的每桶100美元以上跌到當前的50美元以下,跌幅高達50%。當前,油價仍未企穩,市場仍在尋找新的平衡點,價格下行趨勢明顯。綜合看來,此輪國際油價低位運行的“新常態”主要是由需求疲軟和供應過剩的供求基本面所導致的。世界經濟增長乏力導致各國石油消耗縮減,而非常規石油產量的大幅增產則是市場供應增加的根本原因。

  變化肇始於美國。技術創新推動石油開採技術進步,水平鑽井、水力裂壓和三維地震勘探技術的突破大幅降低了從頁岩層中提取油氣的成本。在過去5年,美國石油產量增加了350萬桶/日,從每天600萬桶增加到當前的950萬桶,全球原油生產增量的一半來自美國,是全球石油供給增加的最大來源。據美國能源情報署(EIA)預測,2015年美國原油產量將突破每天1000萬桶,並有可能一舉超越沙特和俄羅斯,奪回世界第一石油生產國的寶座。與此同時,以沙特為盟主的歐佩克成員國也開足馬力,依賴低成本開採優勢與美國頁岩油“死磕”,以捍衛阿拉伯酋長們的“石油權力”。供需兩端之間的差異導致原油價格持續下探。

  石油被喻為工業的血液,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費國、第二大原油進口國以及制造業大國,原油價格的暴跌對中國經濟而言是福還是禍?

  從居民消費層面看,油價下跌會提高消費者購買力,由此帶來需求增長。我國原油消費中的60%依賴進口,油價的下跌具有“成本紅利”效應。最直觀的感受來源於交通出行成本的降低,比如國內汽油持續下跌,從之前的每升八元多降到現在的六元以下,出租車司機與私家車車主受益明顯,公共交通開支也隨之下降。油價的下跌也使得運輸成本下降,國內的航空燃油費也將取消。

  此外,石油產品的價格下降也會降低農用化肥、塑料、化纖的價格,菜價、工業制成品和化纖紡織品的價格也會走低。

  從企業生產層面看,油價的波動也引起了各行業生產成本的一系列反應,可謂是“有人歡喜有人愁”。總體而言,油價下跌對下游油品消費企業有利,因為其中間投入下降,支出減少,利潤增加,比如航空業、汽車制造業、紡織服裝業、物流倉儲業、化學纖維業等。不過,石油上游勘探開發企業的收入會大幅減少,中游煉化企業也難以從原油成本下降中獲利。作為成品油生產行業,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無疑成為自身產品價格下跌的最大受害者。市場需求疲軟拉低成品油價格,最終會使煉廠利潤受創,而先前囤積的高價庫存油也會對存貨價值產生負面影響。由於新能源與常規能源存在替代關系,對新能源行業而言也非利好消息,跌回數年來低位的油價會抑制新能源產業的投資增速。便宜的油價會導致風電、光伏發電等新能源行業投資開發成本相對提高,影響進一步投資的積極性。

  從國民經濟運行的宏觀層面來看,油價下跌還有助於降低中國通脹壓力,提升中國國際收支能力,加快GDP增速。由於汽油和柴油等油品價格本身就是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和生產者物價指數(PPI) 的組成部分,油價下跌會直接影響到這些價格指數。從國際收支來看,油價下跌使石油淨出口國的收入再分配轉移到石油淨進口國。石油淨出口大國的收入會下降,比如沙特、俄羅斯等,而石油淨進口國的購買支出會相應減少,比如中國、日本、印度和韓國等。統計顯示,2014年我國進口原油3億噸。一方面,國際石油價格的下跌,會直接降低我國的進口支付,提高我國的貿易順差﹔另一方面,國際油價的下跌,會略微提升我國的經濟增長速度,從而提高實際進口。世界銀行最近測算是,油價下跌10%對中國GDP的影響在0.1%~0.2%之間。油價下跌對我國GDP影響比其他一些國家小的原因是煤炭佔到我國能源消費結構的三分之二,而石油的比重不到20%。

  從國際經濟合作層面看,是喜憂參半。一方面,隨著原油價格的持續下挫,一些生產經營能力較弱的能源企業會走向破產,有利於中國能源企業走出去收購廉價能源資產﹔另一方面,鑒於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中國能源企業在海外石油行業的投資規模不斷攀升,油價的下跌會影響到投資回報率,與此同時,中國還面臨委內瑞拉等國的投資違約風險。從中國整體能源安全角度分析,油價下跌有利於中國油企大舉“囤油”,提高石油戰略儲備能力。早在2003年,中國就開始籌建石油儲備基地,計劃用15年時間分三期完成油庫等硬件設施建設,預計2020年形成相當於90天原油淨進口量的石油戰略儲備能力。而當前把握時機、“逢低吸納”無疑是天賜良機。

  總體而言,油價下跌對中國來說機遇更大。因全球供應超過需求,國際石油市場正在從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變,石油的金融屬性減弱而商品屬性增強。國際能源署(IEA)認為,一直到2016年國際油價都將保持疲軟態勢。美國能源情報署也大幅度下調油價預測,預計美國基准原油價格2015年均價每桶55美元,遠低於2014年的均價每桶93美元。中國作為能源消費大國,應把握機遇,加快能源結構調整,提升石油多元化供應渠道,增強自己的能源話語權。

  (作者是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教授、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董曉偉、文鬆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