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氣好不好、主要看領導”。“領導干部行得端、走得正,才會有‘向我看齊’的底氣。”劉雲山同志日前在中央黨校春季開學典禮上的這句話,可謂一針見血地點出當前作風建設的關鍵。
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執政以來,高度重視黨的作風建設。從中央政治局制定改進工作作風的八項規定,到國務院新班子對三公經費“約法三章”﹔從治理舌尖腐敗,到提倡真話實話短話,自上而下掀起的這場“作風風暴”,收到很大成果。然而,在一些地方,積習還難根除,花樣還在翻新,轉作風面臨能否持之以恆、如何繼續深入的考驗。作風建設的“穴位”在哪裡,要害在哪裡?
顯然,領導干部就是這些問題的“關鍵”。
本質上說,轉作風是對權力的規范。有普通干部群眾這樣說,“我就算想腐敗,也沒腐敗機會。”話雖調侃,卻道出了不良風氣與權力間的關系。
鋪張浪費、奢侈揮霍為何屢禁不止?就與一些領導干部的奢靡習氣不無關系。一些人不是想著怎麼為百姓干實事,而是沉迷於要待遇、比規格、圖享受。
官話套話、假話空話為什麼盛行?就是因為看到“真話危險、虛話保險”,嘗到“編了許多謊,卻得了頭等獎”的甜頭。正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讓這些不良積習一級一級傳染下去。這樣的領導干部,非但不能讓群眾“向我看齊”,反而會被群眾“看不起我”,甚至深惡痛絕。
一個地方、一個單位、一個部門的風氣好不好,領導負有很大責任。文山會海、奢侈浪費、迎來送往,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之風,這些問題,說到底,根子就在干部作風不正上。領導干部既是不良風氣的受害者,也是不良作風的制造者。所以,如果總是強調“風氣不好與我無關”,認為“轉作風是別人的事”,總是把不良積習推在別人身上,把作風要求盯在他人身上,不從自己身上找問題,不注意“防風”與“整風”,這,本身就是領導干部的不良作風,需要摒棄糾正。
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其身正,才能不令而行。對領導干部來說,這是底線要求,也是最高要求。領導干部的一言一行,下級在學,群眾在看。隻有自己立得正、行得端,帶頭不搞排場、不破標准、不超標配置,事事簡朴、處處節約、調研務實,說起話來才有底氣,要求別人才有勇氣,查處問題才有正氣。
作風好不好,主要看領導,還有另一層意思。
有句話說,手電筒舉多高,照亮的范圍就有多大。不良作風具有頑固性和反復性,抓一抓有好轉,鬆一鬆就反彈。如果不能認清當前的形勢任務,不能明白作風建設關系民心黨心,只是把改作風當作一場臨時運動,甚至認為是在“小題大作”,思想上肯定會鬆懈,行動上一定會敷衍,作風建設也勢必會變成“以文件落實文件、以會議落實會議”的形式主義。這樣的轉作風,就白了也就是“吹吹風”,最后成了“一陣風”。
其實,本屆中央領導就是最好的“風向標”。外出考察盡量不封路,開會講話帶頭實打實,基層調研輕車簡從,反對浪費毫不手軟,不僅傳遞了作風建設的堅定決心,更贏得了群眾的真心贊揚。中央領導率先示范、以身作則,各級領導干部是不是也該“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認真向中央看齊,也讓普通干部和群眾向自己看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