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期2014年2月7日

■馬年說馬,春節習俗大盤點

    除夕關鍵詞:祭祖、年夜飯、守歲
    除夕與正月初一兩天是春節的核心部分。在除夕夜,民間最重要的習俗是祭祖、年夜飯和守歲。中國很多地方,除夕夜都會在家中擺上豐盛的飯菜,家長率領著子孫叩拜祖先。祭祖完畢,全家要團團圓圓地吃頓年夜飯,然后各家閉門守歲,全家人一起迎接新年的到來。

    過年放炮 最早源於四川
    燃放鞭炮,是古人為了驅趕一種名為“年”的上古猛獸。竹子是古代“爆竹”的主要原材料,而盛產竹子的巴蜀大地,正是鞭炮發源地之一。除了燃放鞭炮、吃年飯外,老成都的春節還有耍獅燈、吃白果、游百病等習俗。

    元月兩頭新 馬年兩頭春
    馬年始於2014年1月31日(春節),終於2015年2月18日(除夕),而2014年與2015年的立春都是2月4日,這樣,它的年初與年尾都有立春。這就叫作“一年兩頭春”。

    馬年元宵喜逢情人節  
    春節在1月31日,正月十五元宵節便落在2月14日,而這一天恰好是西方傳統的情人節。中外這兩個傳統節日巧相逢,令人驚喜。這種“喜相逢”基本上每隔19年才重復一次,上次出現在1995年,下次將出現在2033年。
 
    人生難逢閏九月   
    甲午(馬)年歷法中最稀罕的是閏九月。在整個上世紀百年中沒有閏九月,本世紀中也隻有這一次,真正可以說是人生難逢。[詳細]

    除夕關鍵詞:祭祖、年夜飯、守歲
    除夕與正月初一兩天是春節的核心部分。在除夕夜,民間最重要的習俗是祭祖、年夜飯和守歲。中國很多地方,除夕夜都會在家中擺上豐盛的飯菜,家長率領著子孫叩拜祖先。祭祖完畢,全家要團團圓圓地吃頓年夜飯,然后各家閉門守歲,全家人一起迎接新年的到來。

    過年放炮 最早源於四川
    燃放鞭炮,是古人為了驅趕一種名為“年”的上古猛獸。竹子是古代“爆竹”的主要原材料,而盛產竹子的巴蜀大地,正是鞭炮發源地之一。除了燃放鞭炮、吃年飯外,老成都的春節還有耍獅燈、吃白果、游百病等習俗。

    元月兩頭新 馬年兩頭春
    馬年始於2014年1月31日(春節),終於2015年2月18日(除夕),而2014年與2015年的立春都是2月4日,這樣,它的年初與年尾都有立春。這就叫作“一年兩頭春”。

    馬年元宵喜逢情人節  
    春節在1月31日,正月十五元宵節便落在2月14日,而這一天恰好是西方傳統的情人節。中外這兩個傳統節日巧相逢,令人驚喜。這種“喜相逢”基本上每隔19年才重復一次,上次出現在1995年,下次將出現在2033年。
 
    人生難逢閏九月   
    甲午(馬)年歷法中最稀罕的是閏九月。在整個上世紀百年中沒有閏九月,本世紀中也隻有這一次,真正可以說是人生難逢。[詳細]

■相關策劃

讀編往來

人民網要聞部出品
本期責編:李琪(實習)
郵箱:shidian#people.cn (發信時請將#改為@)

掃描“人民視點”欄目二維碼

點擊查看往期“人民視點

讓年味在“變與不變”中發酵升華

分享到:

春節是團圓的節日,年貨、送禮、聚會、拜年、放炮……構成了中國春節獨特的年味。春節風俗的新舊交響,是變動不居的時代縮影隨著社會的發展,每一次春節的年味都會在“變與不變”中發酵和升華。

變化一:不良消費風氣銳減,簡朴過節清風盛行

馬年春節期間,在中央八項規定的整治下,不僅官場往年的春節送禮歪風開始肅清,民間人情送禮亦悄然改變,物美價廉的土特產和健康養生的商品成為走親訪友及孝敬父母長輩的主流,往年流行的煙酒珠寶等奢侈品乏人問津。

    官場春節送禮“歪風”得到明顯遏制

內蒙古自治區達茂旗旗委書記伏瑞峰接受採訪時稱“這個春節過得很輕鬆!”他說,“自從八項規定出台,凡碰到有人送禮,我便拿八項規定直接把他擋回去。” 一位不願具名的商界朋友也表示,春節拜年是令他最頭疼的事,禮物送的少了不對,多了自己又勉為其難。今年好了即便自己想送,領導也不敢收,真正做到了“綠色春節”。[詳細]

    走親訪友流行健康養生,煙酒奢侈品“靠邊站”

由於健康養生逐漸成為老百姓接受的方式,往常被認為是送禮必備的煙酒開始被冷落。據商務部監測,春節前四天,福州多家商場超市的高檔禮品酒銷量同比下降70%左右,高檔海產品禮盒銷量下降50%左右,而平價年貨銷量普遍上升。來自江蘇省物價局價格監測中心的信息顯示,當地高檔白酒價格比一年前下降約三成,而且滯銷。[詳細]
    天價年夜飯難尋蹤跡,高端餐飲忙轉型

馬年春節,家庭聚餐、同學朋友聚會成為馬年春節餐飲市場的主角,一些高端餐飲企業紛紛放下身段打“親民牌”。“同一家酒店、類似的菜單,今年的一桌年夜飯比以前足足便宜了200元。”上海白領李陽說,“而且即便商家降低身段,今年的年夜飯也不算紅火。”在北京,物美價廉、經濟實用的年夜飯半成品禮盒受到消費者青睞。[詳細]

變化二:從短信到微信,私人定制式拜年風頭起

每逢春節,“拜年”總是人們說的最多的話,隨著時代的變遷及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拜年的方式也在悄然發生變化。從給長輩“磕頭”的傳統方式,到近年來流行的短信拜年,再到今年的微信拜年,不同的拜年方式也呈現著不同的時代烙印。


傳統拜年方式日漸淡化

曾幾何時,人們習慣於在大年初一的早晨遍訪親友,互致問候,還要向家族中的長輩磕頭行禮。拜年可以說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很重要的一種禮節。據一項調查顯示,現在仍然保留著向長輩磕頭拜年這種傳統習俗的家庭,已經不足十分之一。隨著時代的變遷,拜年方式也與時俱進,而即使是以前受跪拜的長輩們,似乎也樂於接受這種改變。[詳細]


“搶紅包”受追捧:1分鐘搶9412個紅包

根據騰訊提供的數據,從除夕截至大年初一16時,參與搶微信紅包的用戶超過500萬,總計搶紅包7500萬次以上,平均每分鐘領取的紅包達到9412個。不只是微信,支付寶手機客戶端也推出了“討彩頭”功能,新浪微博則開展“讓紅包飛”的活動,盛大、百度等也推出了類似的業務。一時間,互聯網企業掀起了一場“紅包盛宴”。[詳細]


“視頻拜年”走紅,成年輕一族新寵

馬年春節,不少年輕人流行“視頻拜年”:發8秒鐘微視頻、剪輯一段創意視頻……拜年求新意,讓人印象深刻。自拍一段視頻,背景畫面是大紅色的毛絨玩具馬,本人笑臉盈盈,恭祝親朋好友“馬上有房”、“馬上有車”、“馬上有對象”、“馬上加薪”……親朋好友不僅可以在微視圈中查看,還可發送到各個微信群和微博中分享。[詳細]


短信拜年人數降 私人定制式拜年風頭起

在2014年春節,短信拜年人數明顯下降,更多的年輕人選擇用微信、QQ等社交軟件拜年。在各種拜年方式中,“私人定制”方式正在得到人們的認可。網友@些許光繽紛亮說,早決定今年拜年短信全部私人定制,絕不群發轉發,耗時六個小時才完成了。碰到這樣的短信,恐怕你都不忍心不回。[詳細]

變化三:文化活動和旅游“熱”了,爆竹“冷”了

隨著旅游日益成為大眾消費的組成部分,春節假期來一次全家一起的“親情旅游”成為了不少人的選擇,既放鬆了身心,還能享受全家團聚的快樂。另外今年春節期間各地文化活動異彩紛呈,過個“文化年”“文明年”也日漸成為一種風尚。

    馬年春節旅游文化活動豐富多彩

有網友總結“春節是啥”:“一個字,累﹔兩個字,消費﹔三個字,大聚會﹔四個字,胡吃海睡……”這樣過春節,未免有些陳舊而乏味。事實上,馬年春節很多人過得富有文化味。北京大觀園廟會、上海新春民俗燈會、廣州“非遺”領舞的新春花會、四川眉山的“迎春燈謎”競猜、哈爾濱的雪雕藝術……各地以文化為主題的場所,大多游人如織,參與者興味盎然。[詳細]


“年味兒”PK霧霾,催生電子鞭炮網上熱賣

早在年前,多地爆竹市場就呈現走弱趨勢。事實証明,的確有些地方的燃放大大減少,空氣質量好於往年。北京市政府煙花辦介紹,截至除夕當天,北京共銷售煙花爆竹12.6萬余箱,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2%。當晚,9.8萬余處禁放點、1173處煙花爆竹零售網點和952個集中燃放點未出現問題。與此同時,面對霧霾天氣,很多年輕網友倡導用新年俗關注環保,不用火藥無煙塵的“電子鞭炮”在網上熱賣。[詳細]

讓年味在“變與不變”中發酵升華

親情是永不改變的“年味”

日前,成都一位女生創作的漫畫《全家福》在網上流傳,“兒女有很多相機,拍天空、拍自己,甚至拍小貓,卻很少拍自己的父母”。一年難得有幾天可以陪在父母身邊,春節期間陪伴父母的時間還要被各種瑣事“瓜分”。很多網友因此“被戳中淚點”。《人民日報》官方微博隨后發起名為“春節,照張全家福”的微倡議。於是,這個春節,很多人在年初一拍下了全家快樂的笑臉。[詳細]

    年俗應在傳承中變化和發展

在新的思維下,如何過好春節?傳統年俗一定是傳承的,但也一定是在變化著的,一定讓大家感覺到離年俗越來越近了。我們可以換一種思路——逆向過年,年不一定非得要像過去一樣回鄉團圓,新時代我們要的是親情、友情、愛情、鄰裡之情,一個情字密切了人際關系。除了逆向過年外,還有一些這幾年興起的新民俗,比如晚輩給長輩壓歲錢等等是值得提倡的。[詳細]
    春節風俗的新舊交響,是變動不居的時代縮影

所謂風俗,得有歷史感,需要時間的沉澱,才能約定而俗成,讓國人敬服遵從。劇烈變革的中國社會與信息化和大數據時代不期而遇,一切都太過匆匆,所有新鮮熱鬧還來不及成“俗”,便風化無痕。春節風俗的新舊交響,是變動不居的時代縮影,借著中國年,國人向著文化和情感回歸的迫切,仍然構成當代中國心靈圖譜最動人的一筆。[詳細]

其實,春節永遠是春節,不管我們的生活如何不斷地被“刷新”,也不管過年的感覺怎樣“變與不變”,“團圓、祝福、親情”是不會變的,唯有這些情感內核才是真正的“年味”。

網友留言 >> >>已有 1 條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
昵稱:
  • [余鑒2012] 發表評論:

    年味原本重在團圓、祝福、親情、友情、鄰裡情,圖個家庭、人際和睦相處,祈望新年吉祥如意、圓夢成真。今年的年味“變與不變”表明傳統文化在新時期的返璞歸真,又在社會發展中創新升華。“三多三少”也正是人民對過年健康向上的訴求,順應形勢要求。

往期回顧

prev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