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期2014年1月15日

■電視購物在中國

    在1992年廣東省的珠江頻道播出了中國大陸第一個購物節目,1996年大陸第一個專業的購物頻道北京BTV開播,電視購物在中國已經有22年的歷史了。
    一段時間以來,電視購物這種“舶來品”在中國熒屏上火得有些過分,是電視台“致富”無法忽視的“一桶金”。第一個拿到廣電總局牌照的湖南衛視快樂購物頻道,據說一出手便發了財,當年收益就達4.6億元人民幣。此后,各大電視台均紛紛下海撈金,連央視也概莫能外。
    據商務部發布的《中國電子商務報告(2012)》顯示,2012年中國媒體購物交易規模已達到13205億元,同比增長64.7%,其中電視購物400億元左右,已佔到當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6.3%。
    但與此同時,由於虛假宣傳引發的消費投訴,也從來居高不下。對此,廣電總局的監管力度一再加大,從將藥品、醫療器械、豐胸、減肥、增高產品貼上“黑五類”草標直接予以封殺,到出台《關於加強電視購物短片廣告和居家購物節目管理的通知》。
    直至2013年12月聯合七部門發布《關於開展電視購物專項整治工作的通知》,並於2014年1月1日開始實施《關於進一步加強衛視頻道播出電視購物短片廣告管理工作的通知》,對衛視頻道播出電視購物短片廣告的時間和次數做出具體規定。

    在1992年廣東省的珠江頻道播出了中國大陸第一個購物節目,1996年大陸第一個專業的購物頻道北京BTV開播,電視購物在中國已經有22年的歷史了。


    一段時間以來,電視購物這種“舶來品”在中國熒屏上火得有些過分,是電視台“致富”無法忽視的“一桶金”。第一個拿到廣電總局牌照的湖南衛視快樂購物頻道,據說一出手便發了財,當年收益就達4.6億元人民幣。此后,各大電視台均紛紛下海撈金,連央視也概莫能外。

    據商務部發布的《中國電子商務報告(2012)》顯示,2012年中國媒體購物交易規模已達到13205億元,同比增長64.7%,其中電視購物400億元左右,已佔到當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6.3%。

    但與此同時,由於虛假宣傳引發的消費投訴,也從來居高不下。對此,廣電總局的監管力度一再加大,從將藥品、醫療器械、豐胸、減肥、增高產品貼上“黑五類”草標直接予以封殺,到出台《關於加強電視購物短片廣告和居家購物節目管理的通知》。

    直至2013年12月聯合七部門發布《關於開展電視購物專項整治工作的通知》,並於2014年1月1日開始實施《關於進一步加強衛視頻道播出電視購物短片廣告管理工作的通知》,對衛視頻道播出電視購物短片廣告的時間和次數做出具體規定。

■電視購物《評價指南》出台

    國內貿易行業標准《電視購物誠信服務體系評價指南(送審稿)》(簡稱《評價指南》),已通過專家組審定,隨后將由商務部正式公布實施。

    質量有問題商品應實行退換貨

     《評價指南》對電視購物企業誠信經營提出了基本要求、監管、評價標准等。

    針對很多消費者對電視購物的印象是商品質量差,還不給退換,《評價指南》擬要求電視購物企業必須建立完善的電視購物質量管理體系,商品應明碼標價,貨真價實,杜絕銷售假冒偽劣商品,對質量有問題的電視購物商品實行退換貨。在銷售中,不應詆毀其他企業聲譽,不應使用賬外暗中回扣、惡性壓價等非法促銷手段。

    電視畫面應始終顯示銷售等免費電話

    《評價指南》擬要求電視購物企業不能隻做“一錘子”買賣,要求制定覆蓋售前、售中和售后全過程的服務流程,並定期回訪消費者,公開服務公約、服務項目和舉報投訴電話等。該標准將對電視購物企業進行誠信服務評價,分為4個等級,按照制定的誠信經營的基本要求,一一對應打分。並且電視購物節目要自始至終在電視畫面上顯示銷售、咨詢、訂購的免費電話。

    港台腔“叫賣”商品將不被允許

    《評價指南》中要求,電視購物的商品介紹人應有普通話証書,持有主持人上崗証等,電視購物節目不應採用“叫賣式”夸張配音、語調、動作等宣傳商品,應正確介紹所賣商品的功效,做到信息合法、真實、准確,不作夸大宣傳,不誤導和欺詐消費者。

編讀往來

人民網要聞部出品
本期責編:方曄雲
郵箱:shidian#people.cn (發信時請將#改為@)

掃描“人民視點”欄目二維碼

點擊查看往期“人民視點

禁止"叫賣"能根治電視購物亂象?

分享到:

“不要二千八,不要一千八,隻要九十九帶回家……”你曾被這樣的電視購物廣告“轟炸”過嗎?從今年1月1日起,電視購物撕心裂肺的“叫賣式”夸張配音、語調、動作,將禁止出現在節目中。

兩家電視台遭罰停播廣告 網友吐槽“掙錢沒底線”

新廣總局處罰新疆兵團衛視和四川衛視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在2013年底發出通知,要求自2014年1月1日起,全國衛視頻道每天每小時播出電視購物短片廣告不得超過1次,每次不得超過3分鐘,每天播出同一內容的不得超過3次。新疆兵團衛視播出的“鬼谷子下山大罐”和“香薰睡眠寶”,四川衛視播出的“中華玉兔登月紫砂壺”,時長均超過20分鐘違反了有關規定,收到了通知下發后的第一張罰單。[詳細]


網友吐槽:電視購物掙錢沒底線,叫賣台詞腦殘

網友“迪化混子”說:“查得好!這些廣告不靠譜:什麼黃金幾十塊一克還加送禮物了,什麼成百上千套的大師真跡了,還什麼和田玉和純金打造、開過光的紀念鼎了……最關鍵是,像裹腳布一樣又臭又長!”

一位網友這樣描述看了此類電視購物廣告后的感受:“不外乎是推銷紀念幣、玉璽、瓷器、書畫、紫砂壺等等,打著每天限買多少套之類的廣告詞,號稱升值空間巨大。買了它,似乎馬上可以去售樓處預定向往已久的別墅了﹔買了它可以立即將暗戀已久的女神攬入懷中了……最主要的,買了它,銀行就是你們家開的了!還等什麼?”[詳細]


專家:這次的處罰輕了

對此,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的教授胡光偉認為,個別衛視台抱著僥幸心理,這種利字當頭、沒有底線的購物廣告已經對電視受眾形成了很嚴重的騷擾,確實應該受到處罰。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的做法順應了民心。這次的處罰輕了,應該對這種行為予以重處,以儆效尤。[詳細]

電視購物進駐中國二十余年 四大“頑疾”凸顯

發軔於1992年的中國電視購物,曾一度被認為是“第三次零售革命來了”。然而,如今這個“看上去很美”的購物方式卻讓中國消費者“愛恨交加”。在國內消費者維權意識正在逐漸增強的今天,電視購物早已成為投訴重災區。綜合消費者的投訴反映發現,電視購物存在四大明顯“頑疾”。


【頑疾1】:效果被夸大而質量不過關

據了解,女性減肥、豐胸、美白產品是電視購物中的熱銷系列。電視廣告相較於紙媒廣告、電商廣告都更具直觀表現力和感染力,因此經常會看到電視購物中請來的模特在使用產品前后“反差巨大”。一些電視購物中常常配有強調效果的具體數字,往往能很快打動消費者,但實際情況是,很多被說得很神奇的產品其實質量不過關,不但達不到承諾效果,還出現身體不適、臉部過敏等不良反應。[詳細]


【頑疾2】:價格不透明

經常可以看到的是,原價幾千塊的一條金項鏈或智能手機在“跳樓降價”后變成了幾百元,價格的不透明以及降價的肆意讓一些消費者遭遇了“電腦變板磚”“手機變玩具”的尷尬。不久前,被媒體曝光過的某香煙過濾嘴,該產品聲稱採用名貴中藥,實際上就是茶葉末。這樣的產品也許上門推銷你永遠不會去買,但經過電視熒屏的“粉飾”,20元成本的產品賣出了上千元的價格,且銷量很好。[詳細]


【頑疾3】:消費風險大

此外,不少產品打出了“七天包換”“不滿意不付錢”的退貨承諾。但之后一旦商品出現了問題,消費者往往很難找到有效途徑向商家索賠或要求退貨,這也使電視購物風險增大。“他們說是進軍國內市場搞活動,共計30克重的4件金首飾經過優惠一共才賣299元。”市民楊女士通過電視購物買了4件金首飾,收到貨后發現竟然僅僅是表面有金,聯系退貨時工作人員說“當時我們就是這麼宣傳的”。[詳細]


【頑疾4】:售后投訴機制不健全

“用完發現不好,嘗試與對方交涉,希望退款,客服就開始大打‘太極’﹔打電話投訴,又不能及時得到解決,最后隻好啞巴吃黃連。”作為消費者,很多人對售后投訴幾乎不抱希望。一旦產品出現質量問題時,廠家經常設置各種各樣的退換障礙或不理不睬,甚至無法聯系。接受消費者投訴的消協因為無執法權又地位尷尬,僅僅靠行業自律、靠消費者自己擦亮雙眼,根本無法根治電視購物亂象。[詳細]

“頑疾”為何屢治不愈? 電視台成“幫凶”

事實上,電視購物行業之“魚龍混雜”早已引起國家有關部門的重視。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對電視購物的整治、禁播,每每都是一陣整治過后旺盛依然。


廣電總局多次出台相關規定整治電視購物廣告亂象

原廣電總局早在2009年就出台了相關規定,要求上星頻道每天18點至24點的時段內不得播出電視購物短片廣告,播出機構禁止播出介紹藥品、性保健品和豐胸、減肥等產品的電視購物短片廣告和居家購物節目。今年1月1日出台的《關於進一步加強衛視頻道播出電視購物短片廣告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國各衛視頻道每天每小時播出電視購物短片廣告不得超過1次,每次不得超過3分鐘,每天播出同一內容的不得超過3次。[詳細]


造假者固然可惡,發布者也是“幫凶”

對經濟利益的過分追求讓電視台淪為電視購物的“幫凶”。從電視購物廣告整體看,知名品牌在電視上做廣告的少之又少,而一些根本就不知名的商家卻佔據電視購物。無非是一個“錢”字,誰出錢誰就可以上,誰出得錢多,誰的廣告就能反復播放。據了解,從大一點的地方電視台購買廣告時段,即使不是黃金時段,一分鐘也得5000∼7000塊,10分鐘最少得5萬塊。為了獲得巨額利潤,電視台寧願放下身段,“腦殘”廣告詞得以橫行。[詳細]


“邊緣”電視台更是違規電視購物廣告重災區

業內人士分析,電視廣告中,購物廣告屬於時間長、收費少、格調低下的板塊,一線衛視如湖南、江蘇、浙江等,自制節目充裕、廣告商盈門,並且有自己專門的購物頻道,並不會為了些蠅頭小利公然違規。而一些缺乏人才、資金等實力的“邊緣”衛視和地面電視頻道,才是違規播出電視購物廣告的重災區。據不完全統計,全國近7000個二級城市有2000余家電視台、近上萬個縣城及城鎮有線電視台。電視台有廣告創收任務,一定程度縱容了電視購物的魚龍混雜。[詳細]

整治電視購物亂象 不能僅僅依靠停播處罰

禁止電視叫賣 關鍵還在於強化落實

最近出台的《電視購物誠信服務體系評價指南》,涉及面廣,比如要求企業建立產品質量管理、退換貨體系,商品介紹人應用普通話和主持人持上崗証等,而禁用“叫賣式”推銷則是細節化的生動體現。有了行業標准和行為指南,關鍵還在於強化落實。一方面應完善和建立相應的行業協會等機構,履行好第一責任人的職責﹔另一方面要加強對電視購物的行政監督和管理,盡快將其納入法治化的軌道。[詳細]


鏟除電視購物毒瘤,必先斬斷利益鏈

現在,七部門聯手整治電視購物廣告,要求電視媒體在發布電視購物廣告前,依法查驗有關証明文件,核實廣告內容。此舉有利於從源頭上明晰責任,減少虛假購物廣告的出現,更是令人振奮。但是,真正要淨化電視購物的消費環境,還需要更多的協調合作和更清晰的追責機制。未來,還應建立健全促進行業規范發展的長效機制,引入保証金、第三方支付等機制,多方維護消費者權益。[詳細]


行業自律仍是治理亂象“上上策”

整治只是一種治理手段,如何通過整治發現問題、健全機制、推動行業健康發展,才是應該真正思考並為之付諸行動的關鍵。業內人士認為,“運動戰式”的執法終究治標不治本。明確企業進入標准,建立監管長效機制,促進行業自律發展,方是治理電視購物亂象的上上之策。廣告創收固然重要,電視媒體畢竟不是純粹的商業平台。一旦失去自己的權威形象,就意味著有可能失去觀眾的信賴。一旦沒有了高忠誠度的受眾,電視台還能憑什麼獲得廣告商的青睞?[詳細]

這次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對兩家電視台的處罰開了一個好頭,其威懾效果值得期待。整治電視購物亂象,不能做小修小補,而是要“觸及利益”的真正改革。虛假電視購物廣告一日不除,消費者一日難安。

網友留言 >> >>已有 0 條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
昵稱:

往期回顧

prev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