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期2013年10月12日

■“老漂族”如何自得其樂?

    主動與孩子溝通交流

  新環境的不適應再加上與孩子缺乏溝通,甚至一些來自農村的父母需要接受與以往不同的生活方式,教育第三代的理念不同、婆媳矛盾等等這些都是“老漂族”們面臨的實際問題。把煩惱和實際感受說出來,主動與孩子進行溝通能夠解決不少問題。

  主動融入周邊環境

  與周圍的年齡相仿的老鄰居們一起買菜、聊天、鍛煉、串門,熱心參與社區居委會的各種活動,逐漸融入新的朋友圈子,有益於排遣了獨孤的情緒。

  分隔兩地要勤打電話

  對於兩地分居的“老漂族”,與老伴兒多通電話常聯系,知道彼此的情況,老夫妻們互相說說心裡話、互相開導其實比孩子們的勸說有用得多。

  培養新的興趣愛好    培養一個興趣愛好是“老漂族”們排遣寂寞,寄托精神的最好方式。現在不少社區都開辦起了老年書畫班、舞蹈班、攝影班等等,老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幾樣來玩一玩,在日常空閑時做些自己感興趣的事,在這個過程中沒准還能找到投緣的新朋友。

  

  主動與孩子溝通交流


  新環境的不適應再加上與孩子缺乏溝通,甚至一些來自農村的父母需要接受與以往不同的生活方式,教育第三代的理念不同、婆媳矛盾等等這些都是“老漂族”們面臨的實際問題。把煩惱和實際感受說出來,主動與孩子進行溝通能夠解決不少問題。


  主動融入周邊環境


  與周圍的年齡相仿的老鄰居們一起買菜、聊天、鍛煉、串門,熱心參與社區居委會的各種活動,逐漸融入新的朋友圈子,有益於排遣了獨孤的情緒。


  分隔兩地要勤打電話


  對於兩地分居的“老漂族”,與老伴兒多通電話常聯系,知道彼此的情況,老夫妻們互相說說心裡話、互相開導其實比孩子們的勸說有用得多。


  培養新的興趣愛好

  

  培養一個興趣愛好是“老漂族”們排遣寂寞,寄托精神的最好方式。現在不少社區都開辦起了老年書畫班、舞蹈班、攝影班等等,老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幾樣來玩一玩,在日常空閑時做些自己感興趣的事,在這個過程中沒准還能找到投緣的新朋友。

■相關策劃

編讀往來

人民網要聞部出品
本期責編:楊彩娟(實習)
郵箱:shidian#people.cn (發信時請將#改為@)

掃描“人民視點”欄目二維碼

點擊查看往期“人民視點

誰能給“老漂族”一個幸福的晚年

分享到:

  子女已成家立業,本該安享晚年的老人們卻離開家鄉,動身前往一座完全陌生的城市,幫著料理孩子和孫子輩的生活。重陽節,讓我們關注一個特殊的群體“老漂族”。

“老漂一族”蹣跚的異鄉生活

沒有朋友、想家、孤獨是普遍生活狀態

10月9日至11日,記者通過走訪濰坊城區小區、街頭等與老年人聊天了解到,缺少朋友、想家、孤獨是“老漂族”的普遍生活狀態。據網絡調查結果顯示,74%的網友身邊有“老漂族”﹔而“沒有朋友”、“精神上缺乏慰藉”和“想家”,被認為是漂媽、漂爸們最大的煩惱。

95%“老漂族”聊天靠電話

由於子女在異鄉奮斗,工作都十分繁忙,孤單寂寞的老人們要照顧孫子,也無法和老朋友、老同事聚會。95%的老人說,和以前的朋友聯系少了,原因一是退休后見面機會變少,二是每個同事搬到不同城市,平時要溝通也隻能通過電話。

一個人“畫圈”的生活

隻要鄭玉芬在家,家裡的水龍頭總是滴答滴答響,那是老人為省錢接水的特殊方式。鄭玉芬的城裡生活也像這滴答的流水,沒有起伏。從早上5點多起床開始,買菜、做飯、看孩子……她的生活似乎一直畫著一個圈。沒有其他娛樂,她就早早睡覺,第二天又是一個新的圓圈。[詳細]

兒媳婦嫌太臟 租房子給老人住

在鄭州?河港灣小區給兒子帶孩子的鄧玉英說,兒媳婦特別愛干淨,而且挑剔。家裡兩個孩子,大孫子上小學,小孫女剛剛一歲多,家裡的房子是兩室一廳的。兒媳婦嫌老人不講衛生,不讓老人在家住,在附近給老人租了一間單間住。每天早上鄧玉英一大早起床來到兒子家做早飯,白天帶孩子,做家務,晚上吃過晚飯,做完家務再回到出租房,提到這些,老人忍不住掉眼淚。

易忽視的“老漂族”四大苦悶

城裡帶孫子,老友聚會難

今年63歲的魯婆婆,三年前為了孫子才來城裡的,原來在農村生活,一個村的人互相認識,總有人聊天說話,現在就是圍著孫子轉。魯婆婆開玩笑地說:“每天我隻能對著小孫子講話。”如果想和老朋友見面,魯婆婆還得看兒子媳婦的休息時間而定,但年輕人工作繁忙。

在外地遭遇醫療報銷難題

今年50多歲的高玉萍,去年8月份離開濰坊到上海幫女兒帶孩子,除了地域環境的改變讓她很糾結外,去年發生的一件意外讓她意識到,身在外地,醫療報銷更是一個大問題。濰坊市社會保險管理中心工作人員告訴她,需要去濰坊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中心官方網站下載異地保險申報表格,填好后帶上相關証件到上海當地有關部門簽字蓋章即可。申請成功后可以在當地選擇一至三家醫院進行報銷。

跟著女兒搬了三個城市

很多老人為了讓兒女安心工作,一路追隨,甘當子女的“后勤部長”。從新洲來到武漢的樂阿姨,女兒是一家批發公司的總經理。為了事業發展,女兒搬了兩次家,從廣州到東莞,再從東莞遷到武漢,她和老伴一路追隨,“用這種方法支持女兒。”

老兩口的“新分居時代”

在眾多“老漂族”中,兩地分居的老夫妻也不在少數。王阿姨從東北到福州帶孫子已經快兩年了,老家的親戚都對她羨慕不已,認為能夠居住在沿海城市,且有兒孫陪伴,該有多安逸。然而,王阿姨不這樣認為。老伴退休后被單位返聘,兩人一輩子沒有分開,到了這把歲數竟然開始“新分居時代”,自己在福州覺得孤獨。

如何撫慰“老漂族”的憂傷?

當下快節奏中國的一個階段性現象

“‘老漂族’出現,是因為中國人強烈的家庭觀念。父母覺得有義務盡全力支持他們,因此有許多老人離開家鄉,來到上海等大城市。”華東師范大學社會學研究所所長文軍這樣認為,這也是當下快節奏中國的一個階段性現象。心理專家林紫談到,在處理三代人的家庭問題咨詢時,她也發現“老漂族”因為感覺為了子女的家庭付出很多,老人會對子女的某一句話非常敏感,“容易受傷”。“孤獨感,來源於缺乏歸屬感。”[詳細]

“心理空巢”值得警惕

“老漂族”的精神現狀就是心理空巢或是精神空巢。如果子女對他們關心不夠,就會產生很多心理問題,甚至是身體上的疾病。失落感、孤獨感、衰老感、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都會影響老年人的身心,如果兒女能夠理解父母、體諒父母、幫助父母,讓他們的精神之根扎下來,那麼即使“漂”在他鄉,“老漂族”依然能夠活得幸福。

“精神贍養”更需給力

“精神贍養問題已經構成了老齡化問題的深層挑戰。”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教授、老齡化問題專家穆光宗表示,隨著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經濟上具備自我養老能力的老年人在逐步增多。不過,他們精神和心理健康方面的強烈需求還不能得到及時滿足,子女應更加重視“精神敬老”,家庭決策多聽取老人意見,多幫老人培養興趣愛好,盡快適應城市生活。[詳細]

“漂族老人”考量政府公共服務

對於出現“漂族老人”這一社會現象,社會學專家認為,這是勞動力轉移的伴生現象,也是城市人口流動的組成部分。政府有關部門要積極探索養老服務業的體制、機制創新,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探索運用公建民營、民辦公助、政府補貼、購買服務等多元化資金投入和經營運作方式興辦養老服務業。動員社會力量,逐步建立和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加大幫扶力度,切實解決“漂族老人”的生活和醫療保障問題。

孝是生命與生命交接處的鏈條,一旦斷裂,永遠無法連接。父母垂垂老去,正是子女反哺時。重陽佳節,子女們多陪陪父母,請不要讓“老漂族”收獲不到屬於他們的“最美夕陽紅”。

網友留言 >> >>已有 23 條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
昵稱:
  • [老了!] 發表評論:

    我們也是老漂了,1998來京,2010又漂滬,2012又漂京,為女兒求學,工作盡了我們職,但是在京隻能租房,老家老名居變破棚戶,有家歸不了!很心酸!

  • [網友] 發表評論:

    怎麼陪?一天上班簽四遍到,哪有時間。

  • [網友] 發表評論:

    最大問題,看病報銷。

  • [tuixiugaogong] 發表評論:

    有同感,確實是社會環境造成的。政府實行改革開放,但沒有相應的政策。造成老年人隨子女到處奔波。拿我來說,隻有一個獨生女兒,且在北京工作十幾年,至今沒有解決戶口。十幾年中調換幾次工作,而且都是有名的大公司,答應給上五險一金,但是實際上遲遲不給上,造成沒有連續5年的后果,被限購買房、買車,月薪2萬多,依然過著漂泊不定的生活。過著租房,年年租金上漲的居無定所的日子。我們老兩口為陪伴女兒,來到北京,老家的房子空著,還得交物業費等。每年回老家要辦理什麼醫保報銷,退休驗明正身等,想看電視,想上網,得出高價。通訊公司嗜錢如命,捆綁一大推,什麼上網捆綁手機,最起碼一年得上千元。不辦看不了電視,上不了網。辦吧,手機就得閑置好幾個月。漂泊的日子好難過呀!

  • [網友] 發表評論:

    現在老年人遇到的問題真的太多.帶孫子/退休費還要負擔子孫'==

  • [網友] 發表評論:

    當年就不該留外地,自找煩惱。

  • [laoernan] 發表評論:

    我也是教授,可也落得孤苦獨居的苦境。所在社區自己營利的措施有,為孤苦老人解困的措施卻沒有一點。

  • [北漂老人] 發表評論:

    作為一個漂了幾十年的老漂族,感謝您的關注。

  • [南民] 發表評論:

     子女已成家立業,本該安享晚年的老人們卻離開家鄉,動身前往一座完全陌生的城市,幫著料理孩子和孫子輩的生活。好像到了高級監獄。

  • [孫光軍] 發表評論:

    趕快建立完整社會養老制度,計劃生育幾十年空巢老人太多,異地醫療,福利,工資,交通都是大問題

往期回顧

prev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