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游學市場呈井噴式增長。不僅游學人數驟增,游學市場也已經向中小城市擴張,甚至連幼兒園的寶寶也加入了游學大軍,那麼海外游學為什麼會這麼火?
學校跟風“走出去”。 杭州市一家知名旅游公司的資深業內人士感嘆:“每個學校都在做國際交流,不管學校本身的實力如何。好像不游學,就是‘封閉’的表現,會影響生源。”針對學校對游學項目的趨之若?,她認為,“是學校領導為了做出點成績來”。 [詳細]
海外游學市場利潤大。北京市民張亞萍說:“現在學校、教育培訓機構紛紛做海外游學,還不是因為看上了裡面利潤大。”學校、中介和旅行社為了這塊“大蛋糕”也開始勾連了起來。有業內人士透露“有的學校的相關領導,跟留學機構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詳細]
家長攀比心理在作祟。一位送孩子出國一趟的家長告訴記者,當孩子說起同學暑假去了某某國家流露出羨慕的神情,不能讓孩子輸給同齡人的心理,讓自己咬著牙也要送孩子出去一次。從一定意義上說,游學就和上各種輔導班一樣,已成了中國學生的必經之路。[詳細]
很多人疑問江山中學30個人花費近百萬,卻坐最便宜的飛機,游學費用如此低成本、高售價是否存有貓膩?出了事責任又怎麼認定?高價游學團都存在哪些問題?
提“錢”游學
收費問題大。游學團出行在暑假,提前半年訂機票,比普通團省30%以上,家庭寄宿也比酒店便宜,吃住行則比普通團少三分之一,報價卻要高一倍。而在此次發生空難的學生團中,江山中學30名學生配有5名教師,山西太原市第五中學17名學生也配了5名教師。業內人士張震說:“一個老師需要兩三萬,這些錢需要孩子分攤,中介機構還要賺錢,這也是出國游學費用為何如此之高的原因之一。”在江山市政府的投訴平台上,還留有一份去年4月12日發的投訴書,針對的就是去年江山中學舉辦的前往加州州立大學的夏令營。[詳細]
安全成隱憂。教育部等四部委去年曾聯合發出《關於進一步加強對中小學生出國參加夏(冬)令營等有關活動管理的通知》,要求主辦單位不得以營利為目的,要與生家長簽定委托協議書,明確各方的權利義務,細化安全保障和保險理賠等涉及學生切身利益的事宜。但是,旅游行業的業內人士卻透露,“據我所了解的,學校和家長之間,有關安全方面的協議書,大多不簽訂”。出於費用方面考慮,一般旅行社隻在目的地安排地陪。等於說,在出發及回來的路上,沒有旅行社的專業人員陪同。高價游學團在學校、中介和地接方三方責任認定界限模糊。[詳細]
沒資質也敢包。一些學校竟然將學生的游學業務交給缺乏資質的機構,而一些沒有出境資質的旅行社,居然也敢接游學項目,接手后轉包給到達地的旅行社,由他們來辦理相關事務。此外,有些小的留學機構接了游學項目后,也會再轉給旅行社。可以說“層層轉包”已經成為業內“潛規則”。從事留學中介工作十余年的北京業內人士趙鵬透露其實“搞到生源,就可以把游學項目做起來”。此次江山中學赴美夏令營的承辦單位“英姿教育”就不在教育部公示的“已取資格認定書的自費留學中介服務機構”名單,不具備承辦資質。[詳細]
一些游學中介打著各種“教育”、“關愛”的旗號,以開眼界、見世面、方便出國留學等為噱頭吸引學生和家長,那麼海外游學對學生成長的幫助真的有這麼大嗎?
“國際游學”以觀光旅游為主 近六成網民不支持
走馬觀花,作用有限。去年就曾經有曝光北京一個游學團的女孩們,坐在美國街頭啃漢堡,老師們卻在名牌店瘋狂購物。不少游學團的內容的大多是參觀知名景點,隻安排一些很簡單的交流活動。這種走馬觀花的行程、蜻蜓點水式的體驗,讓孩子們的游學經歷大多流於形式,收獲甚微。而國外的所謂“友好家庭”也往往把接待游學生當成生意做,一些海外地接社團會增加景點和購物,居然還設置了去“賭城”的項目。[詳細]
名校學習,聊天吃飯。一些游學團宣稱“安排國內的學生與當地學生一起上課”,但當地學校都已經放假了,誰還會跑到學校裡上課?並且很多學校本無圍牆,人人可進。至於安排參觀博物館等等,本都是免費的,根本不增加旅行社的成本。所謂感受名校文化,無非是在名校門口瞄一眼,去學校裡遛達遛達。一位參加過名校游的杭州大一學生說:“交流就是找幾個大學生在一天之中聊聊天、唱唱歌、跳跳舞和吃吃飯。”[詳細]
提高口語,可能性小。教育專家提醒:“游學夏令營並不一定適合每一個孩子和家庭,而讓孩子通過短期游學提高英語水平、拿到國外名校推薦信的想法,更是不切實際。”要想在十天半個月內的出國夏令營迅速提升外語水平,最多也就集中在吃喝拉撒睡的口語詞匯。在教育學者看來,在一個孩子尤其是小學階段的孩子眼中,“文化”就是識字、讀書,看幾座教堂和雕像對幫助孩子學習歐洲文化、美國文化並無大作用。[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