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儲糧官方網站6月3日發布《關於黑龍江中儲糧林甸直屬庫火災事故情況的通報》。[詳細]
■糧食損失:此次火災起火點位於12號露天垛南側,共有80個儲糧貨位表層過火,過火倉位共儲存糧食5.14萬噸。此次火災共造成糧食損失約1000噸。
■經濟損失:經當地消防部門初步認定,火災造成糧食損失價值約284萬元,儲糧資材損失23.9萬元,火災直接損失共約307.9萬元。
■火災原因:6月3日,黑龍江省公安消防總隊公布了此次火災的原因,系配電箱短路打火引發火災,排除了人為縱火的可能。經公安部沈陽火災物証鑒定中心對從火災現場提取的糧食輸送機配電箱等物証分析,最終查明起火原因為“穿過金屬配電箱的導線與配電箱箱體摩擦,導致導線絕緣皮破損,短路打火,引燃配電箱附近可燃的葦席和麻袋”。
■事故處理:中儲糧林甸直屬庫主任郜彥平等9人因涉嫌重大責任事故罪3日被移送當地公安機關。其中郜彥平與直屬庫副主任羅洪權被取保候審,直屬庫副主任於國春、直屬庫綜合科科長陳岩及5名工人被刑事拘留。
6月2日,國家糧食局下發了《關於切實做好當前糧食行業安全生產工作的緊急通知》。通知要求,要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各地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要按屬地原則,切實履行好行業主管職責,加強監管督導。特別是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必須採取有力措施,徹底扭轉近年來事故多發頻發的局面。[詳細]
6月1日,消防官兵在中儲糧林甸直屬庫清理火災事故現場。新華社圖
■《中央儲備糧管理條例》
據2003年8月15日實施的《中央儲備糧管理條例》,中央儲備糧是指中央政府儲備的用於調節全國糧食供求總量,穩定糧食市場,以及應對重大自然災害或者其他突發事件等情況的糧食和食用油。中央儲備糧的管理應當嚴格制度、嚴格管理、嚴格責任,確保中央儲備糧數量真實、質量良好和儲存安全,確保中央儲備糧儲得進、管得好、調得動、用得上並節約成本、費用。

未經國務院批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動用中央儲備糧。出現下列情況之一的,可動用中央儲備糧: (一)全國或者部分地區糧食明顯供不應求或者市場價格異常波動﹔
(二)發生重大自然災害或者其他突發事件需要動用中央儲備糧﹔
(三)國務院認為需要動用中央儲備糧的其他情形。
■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
2000年5月18日,國務院正式組建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中儲糧總公司受國務院委托,具體負責中央儲備糧(含中央儲備油)的經營管理,對中央儲備糧的總量、質量和儲存安全負總責,同時接受國家委托執行糧油購銷調存等調控任務。總公司在國家宏觀調控和監督管理下,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總公司主業范圍是:糧油倉儲、加工、貿易及物流,倉儲技術研究、服務。截至2012年底,資產總額4154億元,在崗職工2.3萬人。
中儲糧總公司實行兩級法人、三級管理制度,總部位於北京。截至2012年底,已在全國設立24個分公司,人員、機構和業務覆蓋全國31個省、區、直轄市,另有全資或控股的二級子公司4家。分公司根據總公司的授權委托,負責管理轄區內的中央儲備糧和直屬庫。直屬庫是第三級管理單位,是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的法人實體,其領導人員、財務和國有資產由總公司統一管理。總公司所屬的直屬庫達到338個。中儲糧總公司除充分利用直屬庫存儲中央儲備糧外,還委托一部分地方糧庫和社會倉庫代儲中央儲備糧。
火災前四天,中央巡視組進駐中儲糧
5月27日,中央第一巡視組進駐中儲糧總公司開展巡視工作。中央第一巡視組組長劉偉在講話中指出,此次巡視工作的重點是檢查監督領導班子及其成員特別是主要負責人在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執行民主集中制和干部選拔任用方面的情況,著力發現問題。
[詳細]
圖解中央巡視組是如何運行的
中儲糧大火與巡視組進駐有關系嗎
盡管中儲糧一再強調高溫、大風的天氣原因,但還是難以打消許多人的猜測。潮涌的輿論背后,民眾又有著怎樣的焦灼與不安呢?
實際上,公眾之所以產生類似的聯想,與他們對於中央巡視組缺乏足夠了解有關。中央巡視組進駐一些央企和地方巡視,目的是加強黨內監督,完善黨內監督機制。其巡視對象主要是省部級領導干部,一般的領導干部並不在巡視的視野之內。也因此,不能簡單地將中央巡視組與企業及地方上存在的諸多問題扯上關系。
將火燒連營與巡視組進駐聯系到一起,也反映了民眾對中央巡視組的高期望值。民眾的期待,其實是個提醒,糧庫大火暴露出的管理漏洞,中儲糧管理層是否有責任,中儲糧管理是否有其他類似問題,需要巡視組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注意。
建議中央巡視組以更嚴密的明察暗訪,以更順暢的信息渠道,以更公開透明的工作程序,做好下一階段的巡視工作,既消除公眾眼中的神秘,也為民眾的期待解疑釋惑。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