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养犬管理条例(修订草案)》近日提交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针对市民普遍关心的养犬管理收费问题,《修订草案》依然保留了“每只犬第一年500元,第二年起每年300元”的表述,但是增加了“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征收标准”的规定,为后续调整提供了空间。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市民兴趣爱好日趋广泛,养犬人群不断增多。但由于部分养犬人的不规范养犬行为,给环境卫生、公共安全、邻里关系造成了不少困扰,也在事实上占用了行政资源。对此,相关部门征收管理费,以及加大对不文明养犬行为的处罚力度,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事实上,这也反映了许多市民的心声,此前有人主张养犬免费登记,但不养犬的人普遍认为,不但要收,而且要提高收费标准。这是一种“重典主义”思路,认为收得多、罚得高,就可以让人不敢养犬、不想养犬。但以现实来看,也有可能会让人变得不敢登记、不想登记。
数据显示,2009年养犬管理系统启用以来,广州全市累计登记犬只数14万只。今年以来,也有25000多只犬上牌。但是,养犬登记率仍比较低。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今年7月底透露,目前养犬登记的抽查登记率仅约50%。为什么这么低呢?毫无疑问,登记费用和服务水平不匹配是原因之一。根据市民反馈,交几百块之后,只能得到“犬只身份证”和口罩等,鲜有其他服务。这样的性价比,导致许多人缺乏登记动力。而且,养犬是比较私下、隐蔽的行为,如果未登记的犬只不被查处,就会使交了钱的人感到不公平,继而产生了“负面示范”的作用。
只有保障广大犬主的获得感,才能提高他们的登记意愿。目前来看,相关部门似乎把收费当作一种惩罚性行为(认为养狗增加了城市管理负担),而不是服务性行为(主动为缴费者提供好处)。据广州公安公布,过去两年,全市养犬管理费共收入1164.58万元,但实际支出主要用于养犬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建设维护升级、市犬只留验所的日常运作,以及委托各区进行受理养犬登记、宣传培训等工作。站在犬主的角度想,这种使用方式不甚透明,且直接效果不明显。倘若和相关机构合作,在免疫检疫和动物护理方面给出优惠,不是更直接更有效吗?
此外,一种值得借鉴的思路是免收管理费。比如,深圳市最新修订的《深圳市养犬管理条例》就删掉了养犬应当缴纳管理费等规定。需要强调的是,免收管理费不等于不管理,而是将管理重心前置,提高人们的登记意愿。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还不主动登记,将会被处以最高2000元罚款。一种观点认为,管理成本客观存在,不向犬主收钱,难道要财政买单?的确如此,但综合利弊来看,这是可以接受的。目前,深圳市累计登记犬只数15.7万只,登记率已超80%,在全国遥遥领先,公共安全也得到了极大提升,可以说钱是花到实处。
实践证明,养犬管理必须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这次《修订草案》增加了“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征收标准”的规定,实际上就开了一道口子,赋予了地方可以灵活处理的权力。这意味着,养犬到底要不要交管理费,交多少费用合适,交了之后会有什么服务,也许会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