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种草经济”值得警惕

王庆峰

2019年05月23日08:44  来源:南方日报
 
原标题:“种草经济”值得警惕

最近,年轻人的世界开始流行“种草”,令许多人大惑不解,是指栽花种草的意思吗?原来,此“种草”非彼种草,是泛指“把一样事物推荐给另一个人,让其他人喜欢这样事物的过程”。一些专家甚至发明了词语“种草经济”,认为“种草”把日常消费和网络社交结合起来,塑造了一种新的消费形态。

一名美妆达人在直播间试涂口红,给不同色号搭配不同使用场景;一名网络红人拍摄短视频,时不时给某品牌零食“带货”;一名摄影爱好者在网上答题,顺带推介某款相机;一名博主和故宫合作推出联名款首饰……在不少年轻人看来,“种草”无处不在,万物皆可“种”,只要你喜欢,就可以推荐给别人。“种草”之所以流行起来,跟消费观念的变化有关。以前人们偏向于功能性选择,但现在更多是一种态度选择,买一样东西,是为彰显个性态度以及品牌背后所代表的符号意义。此外,“种草”也被视为一种生活方式,通过“偶像同款”“同款衣服”等符号,找到和自己兴趣相投的群体,可以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

“种草经济”本质上仍是一种注意力经济,是“网红经济”的进一步延伸。是在媒介碎片化的背景下,“网红”分解为各领域“博主”“达人”的自发性结果。值得注意的是,“种草经济”不同于传统消费业态,可以更深入地挖掘消费潜力。以前,一个东西要卖出去,更多是“货找人”,先有库存,然后打硬广告,再有营销;但在“种草经济”中,变成了“人找货”,只要有网红带货,就有人自动找上门。更夸张的是,需求是可以制造出来的,比如你不需要某款“明星小药”,但看完直播之后,可能就有了购买欲望。因此,“种草经济”是一种粉丝群高度重合、也能实现有效裂变的方式,它能实现更精准的营销。

“种草经济”作为一种新的消费业态,正在引起许多人的关注。比如有店铺闻风而动,每年需要花一笔不菲的网红服务费,其实就是变相的流量购买费用,瞄准的就是网红的带货能力。必须看到,“种草经济”虽然对提高消费者决策效率等提供了便利,但它有一些值得警惕的地方。首先是容易引发冲动消费,同一个事物,不同个体的认知可能出现偏差,兴冲冲地买回来,未必适合自己,退回去也不容易;其次,部分人气爆棚的“网红产品”最终被发现是“三无产品”或存在夸大宣传的问题,可能会带来某种潜在风险。因此,消费者要学会规避冲动型消费。

作为一个新闻从业者,笔者认为,“种草经济”让信息传播变得高效的同时,也让信息质量变得泥沙俱下。现在经常有一种现象,点开朋友圈的某篇文章,读着读着发现是一篇广告文,原来是给消费者“种草”来了——这对有需要的人来说自然有用,但对不需要它的人来说,就是一种“信息污染”。从传播学的角度看,“种草经济”是通过内容传播来嵌入“带货”目的,这也意味着,自媒体可以轻易被商业绑架,甚至为商业服务。这提醒我们,“种草”可以,但要和正常的信息流区分开,这需要自媒体进行有效标识,平台学会算法甄别,各方共同努力,塑造天朗气清的网络环境。

(责编:段星宇、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