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京华时报:迟来的正义不止告慰了呼格

舒天烈

2014年12月16日08:59    来源:京华时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迟来的正义不止告慰了呼格

  哪怕迟到了,正义终究还是正义。呼格案正义的实现,用了18年。其间,中国法治建设也跋涉过长长的一段路。记住他,才能记住我们曾欠缺什么,要抵达何方。

  虽有流传甚广的法谚,但哪怕迟到了,正义终究还是正义。15日,内蒙古高院就备受关注的“呼格案”作出再审判决,撤销原一审判决和二审裁定,并宣告呼格吉勒图无罪。寒冬中,呼格吉勒图的老父老母,怀揣无罪判决书复印件,来到坟前烧纸祭奠含冤18年的儿子。对于当事人,即便是迟到的正义,也仍是难以言喻的慰怀。

  这不仅仅是属于呼格吉勒图一家人的正义,而是我们每个人的正义。如果一个社会,不能确立法治的基本原则,那么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受害者。而我们的命运,也不过是交给了随机的偶然性。正如18年前年轻的呼格吉勒图偶然遭遇了女厕命案,又偶然遭遇当时的“严打”,而在执行死刑近10年后再次偶然地因为另一嫌犯的招供而峰回路转。对呼格案持续的关注,可能正是为了让更多人能远离这样的偶然。

  这就需要发问:正义为什么会姗姗来迟?是什么遮蔽了正义之光?又是什么再次催动了正义的脚步?呼格案有其历史背景,刑法典尚未公布,疑罪从无等基本原则尚未普遍实施,而“严打”仍是社会治理的一种手段。少数办案人员的失职渎职,背后其实是整个社会法治的缺失。呼格案的逆转,同样与法治大潮的奔涌息息相关。法治理念的不断启蒙,乃至依法治国的宏大语境,是呼格案沉冤昭雪更深层的背景。

  即便从真凶落网算起,呼格案还是拖了9年。而这9年中,还有赵作海案、佘祥林案、浙江叔侄案……一个个案件不断引发的关注与讨论。这或许是呼格案中,我们更需关注的一点。如果没有真凶落网后主动供述,如果没有新华社记者一次次以内参反映情况,呼格吉勒图的冤情,是否就会成为父母家人心中永远的痛楚,唯有寄望于卷地起风、六月飞雪?为何再审程序迟迟未能启动,是程序缺失还是人为阻碍?那些失职渎职者应负什么样的责任,是大而化之还是依法处置?回答好这些问题,呼格案才能算是真正尘埃落定。

  呼格案正义的实现,用了18年。其间,中国法治建设也跋涉过长长的一段路。但回头想想,1996年其实去今未远。而现在这些我们视为理所当然的常识,在当时竟然如此陌生。呼格案也正在提醒我们,不要把常识当做本该如此,也不要把进步视为理所当然。所有的常识或许都需要不断重申、不断发现;所有的进步或许都需要不断呵护、不断争取。否则,常识难免坍塌,进步也可能倒退。而反思当下,又还有多少常识缺席缺位,多少进步止步不前?

  如果呼格吉勒图今日尚在,今年已是36岁。他的人生,已经定格在了不多的几张照片中。但是,在法治中国的进程中,呼格吉勒图这个名字注定鲜活。记住他,才能记住我们曾欠缺什么,要抵达何方。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