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提高政法工作亲和力和公信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对政法工作的重要指示中,不仅明确提高政法公信力的工作目标,而且指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工程:在每一个案件中彰显司法公正,使人们信服,让群众满意。
对老百姓来说,司法公正不是空泛的概念,而是每一个案件的处理、每一个政法机关工作人员的言行。法治的公平正义,首先就体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能例外,更不能偏私。不仅每个公民要守法,政府机关人员也要守法。日前,长沙一辆涉嫌违章停车的警车上被贴上了“人民罚单”。这张手写的“违法行为告知单”引起热议。这反映了人们对平等执法的期待。执法者不是法律之外的特殊公民,而且更应知法守法,成为奉公守法的表率。己身正才能正人,才能树立公信力。
在经济发展、社会多元、矛盾凸显的新形势下,在追求公平正义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的背景下,人们对司法公正不乏新期待,司法公正的内涵有了新拓展。从近年来的司法实践尤其是聂树斌案、佘祥林案、赵作海案等焦点案件中,不难发现,人们不仅要求实体公正,而且要求程序公正,也要求及时的公正,不要“迟来的正义”。
日前召开的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顺应了这些新期待、新要求,明确了工作新思路,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首要价值追求,坚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从实体、程序和时效上全面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并且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能力列为政法机关“五大能力”之一。这些思路和部署在实践中认真落实,就能激发司法公正的强大力量,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处理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增强对司法执法工作的信心。
顺应司法公正新期待还需要改革创新。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明确,将推进劳教制度改革、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改革、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这四项改革,都涉及多年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老大难问题,在这些领域攻坚克难,切实有所突破,就会为社会公平奠定更坚实的基础,人们群众也会从改革实效中更加信任政法工作。
卢梭曾有一句经典名言: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心里。守住司法公正的生命线,把每一个案件都作为依法办事的考场,把每一个政法工作过程和结果都视为普法教育的课堂,让老百姓感受到正义就在身边,那么,法律才能被真正信仰,法治中国才会成为越来越真实的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