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完成规划审批,2007年4月开工建设,同年底就具备运营条件的太原市客运北站,候车大楼共三层。全部投资达8000多万元。从2007年底具备运营条件开始,该客运站已经闲置7年。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011年底车站曾试运行过几个月,但平均每辆车每天载客不足一人,太惨淡,没办法运行。(11月4日《中国经济周刊》)
这个客运站真的很是“尴尬”:一方面,在行业人士与周边居民眼中,耗资8000多万元客运北站的硬件设施在当时堪称“省城功能设施最全面、最先进”。另一方面,空空如也的候车大厅,有些破损与陈旧却依然标注清楚的设施都在“彰显”它的“闲置之身”。
太原客运北站长期闲置是真的“怀才不遇”?有工作人员指出,一是距离市区远,路网不发达,交通不便,只有两趟公交车经过;二是周边流动人口少,主要是太钢集团的工人与附近村民,区域经济差。看来是客运北站“自身条件”不足,选址偏远,交通不便利,配套设施不到位,那么谁该为此负责,为“蜷缩”在偏远角落的车站“走两步”?
四中全会提出要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那么此类工程不知缘于哪位官员“拍脑袋”做出的决策,决策失误的领导怎能“拍拍屁股走人”?因此,对于此类工程要倒查相关人员责任,让他们出来“走两步”,权力没有“时过境迁”,对那些曾经“拍脑袋上项目、关起门来做规划,不征求专家意见”的官员要一查到底,追责到底。
当前,更为迫切的是当地政府出来“走两步”,如何做到“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是给现任政府提出的一道考题,盘活不良资产,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新官必须“理旧账”,挽回资金的流失,更是挽回失落的民心。
稿源:荆楚网
(来源:荆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