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高龄环卫工被要求签“生死状”事件引发关注。目前,当地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已停止与保洁员签订承诺书的不当行为,并为此作出反思。(11月2日新华网)
不论出于何种原因,“生死状”都透露着一种冰冷无情。在一个本该颐养天年的年纪,出于家庭收入的压力,签订了这么一份所谓的“生死状”,恐怕每一个签字的老人,当时也是颤抖的手,和一颗无奈的心吧。
有人说,这份“生死状”签的有“人情味”。这些超龄环卫工本该是被劝退,但是若不是迫于家庭的收入压力,谁会在这个年纪还“苦求”单位留下自己呢?如果可以“老有所依”谁还会“死乞白赖”呢?况且这些人是保洁队伍的主力军,全部清退也为环卫工作增加难度,毕竟这份“并不体面”的工作吸引不了太多“青壮年”。
应该看到,环卫队与其签“生死状”行为欠妥,但是何尝不是兼顾工人诉求和工作需要呢?但是这绝不是让这份不和谐的“生死状”合理的借口。众所周知,环卫工是个“危险系数”较高的职业,因此,为了保障超过工伤保险年龄的工人的人生安全,政府已经出资为其购买了保险。那么,环卫部门为什么要与其签订这份“承诺书”呢?是不敢负责的“失职心”在作祟,更是制度温情缺失的无奈。
办理了商业保险并不能为“生死状”上“保险”。体制外的关怀和体制内规定本该“合二为一”而不是“分崩离析”。尊重高龄环卫工的诉求不能以冰冷的“生死状”作为条件。与此同时,应该看到,在现实的大背景下,我们离“老有所依”还有很大差距。真正为老年人,尤其是一些家庭收入低的老年人创造安享晚年的条件,才是当务之急。
比一张薄薄的“生死状”更应该引起关注的是更多的老年人的工作和生活状态。在“银发浪潮”袭来的当下,如何走出养老困境,考验着政府智慧、子女孝心和制度的温情。
稿源:荆楚网
(来源:荆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