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每日最新评论

君为何物 我为何人

2014年10月09日15:32    来源:新民晚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君为何物 我为何人

  吴强

  节假日走亲戚,在楼道门口赫然看到张广告,四个大字最醒目:“裸了等你”。“裸了”二字还用红色区别。旁边跟着未成年的儿子,吓一跳,赶紧想去捂眼,心想什么猖狂广告,竟然明目张胆登堂入室了?

  仔细研究,发现这不过是张宽带促销广告。除了四个大字外,其他元素还有一个削了一半皮的梨,一个标着“裸价”的价格,以及服务热线电话等。但广告纸上看不到公司名字,大约觉得这样的炒作手法,自己也有些不好意思。字里行间继续找,看到它羞羞答答地报上名来,“上市公司:值得信赖”,下面还附有公司代码“60***4”——星号是我打的,姑隐其名,免其躺枪,或许该上市公司并不知道底下营业部门的操作手法,也是心存忠厚的意思——我还怀疑这个代码是真的还是假的,没准是拉虎皮扯大旗的把戏。查了下,发现的确是从事相关业务的,应该没错。

  生意难做,要在几大运营商咄咄逼人的夹缝中求生存,的确不容易;广告力求抓眼球,进而能够抓钞票,也情有可原。不过,中国文字琳琅满目,广告创意层出不穷,何必非要出此下策呢?这样的语言文字和表现手法,分明是对商家和消费者的双重贬低:明明做的是正当合法生意,却如同操皮肉生意一般;明明是花钱买服务的合理行为,却如同买欢客一样。试问,这样的贬低,能引来消费者青睐么?

  即便有人看中低价,只求省钱,不计较这样的贬低,抱着“你愿卖,我就买”的心态来尝试,这样的消费者自然也难以成为贵上市公司的忠实用户。古人有言“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商家以“裸”事消费者,一旦有“裸而又裸”者,消费者自然也会转投他处。商家客户流失不说,促销环境也每况愈下。

  其实,类似的口不择言已经是现在的“时尚”,打着网络语言的幌子,语不“惊”人死不休。比如,自称“吃货”,对人“跪求”之类,不一而足。每次看到这样的话,我情不自禁会想,这样说,君为何物,我为何人?

(来源:新民晚报)

分享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