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照顾患尿毒症的母亲,一个名叫刘霆的男生便背着母亲上大学,因此而荣获2007年“全国道德模范”、“中华孝亲敬老楷模”、“浙江骄傲”、杭州“平民英雄”等荣誉。但是今年8月14日他宣布将接受手术变成女儿身,希望得到社会的包容。该报道收到各大媒体和网友的广泛关注。(8月18日《京华时报》)
关于“道德模范”的新闻,最近有了各种新版本,不是因为道德模范个人所散发的正能量和自身的感人事迹而见诸报端网站头条,而是因为各种奇谈怪论和负面新闻甚至是花边新闻而被抬上了媒体审判台上。十天前,有新闻报道全国道德模范、安徽省六安市人大代表何涛涉嫌买卖国家机关证件罪,被曝光后引发关注。如今又有全国道德模范变性而吸引社会大众的关注和讨论。
道德模范开始成为不少社会新闻甚至是娱乐新闻的话题,比如全国首善陈光标屡次成为媒体报道的热点。这种现象,不免让人们对道德模范产生了担忧和怀疑,对道德模范所传导的那份道德力量产生质疑,不信任带来直接后果的是做空道德社会,唱衰道德的价值和作用。
在这个道德稀缺的社会里,散发正能量的道德模范是值得人们遵从的,是高尚的,更是弥足珍贵的,所以对于每一个道德模范,其处事为人总会有闪烁着光芒的一面,是值得每一个人去学习和效仿的。当然道德与法律不能冲突,道德模范的违法违规行为,必须得到法律应有的惩戒,但是媒体不能把关注道德模范的焦点放在这些人的非常态方面,甚至刻意渲染他们的负面新闻,因为这样不利于构筑道德理想高地,只会影响甚至加速道德大厦塌陷,从而把道德危机扩散成社会危机。
就拿刘霆变性事件来说,其变性行为仅仅只是个人行为,而他曾经做出的一些令人感动的事情,有关道德,无关其他。笔者希望,大众媒体对于道德模范的报道,应该是朝着能够引导人、影响人的方向去拓展去挖掘,而不是拿道德模范的不是说事。如果一味只是想撕开“道德模范”的阴暗面,不仅挖掘不到读者喜爱的道德富矿,而只会让读者厌恶。
道德模范失德,是道德模范个人行为的失范,但媒体和大众切忌“缺德”,把兴奋点放在关注道德模范的黑暗面上,这是一种幸灾乐祸的表现,如此不利于形成道德光芒万丈的社会氛围。道德模范“曾经最美”,如今却不被社会待见,诚然责任处在自己,但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们应该努力培育一个道德之花处处盛开的社会环境,而不应该让蛀虫爬满花坛,入侵鲜花。
我们作为每一个平凡的人,都应该向道德模范看齐,而不应该对道德模范嗤之以鼻,避免对“道德模范”新闻报道的娱乐化,才能不会唱衰“道德模范”。社会大众不能用公序良俗来绑架道德模范,当然更重要的是政府应该对道德模范的行为予以更合理的规范和更科学的引导,让道德精英更好地凝固社会道德力量,避免让娱乐化的新闻报道和社会舆情瓦解弥足珍贵道德资源。
稿源:荆楚网
(来源:荆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