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奚旭初
继6月推出100元“选座费”后,近日中国国航推出“升级版”选座服务,将经济舱座位分成三档,其中右侧第一排、紧急出口位等大空间座位要多付600元。专家表示,这是顺应国际民航发展趋势,符合国际惯例。(8月14日广州日报)
选座付费,也许确是“国际民航发展趋势”,确是“国际惯例”,比如英航、法航、荷航、澳航、亚航等国外航空公司都收取“选位费”的规定。而国航推出选座服务却受到质疑,恰恰是民众对国內航空公司选择性“接轨”的不滿。国内航空公司把国际惯例当成了一个筐,往这个筐里装什么、不装什么,有着严格的筛选。
国际惯例中的“乘客就是上帝”、高效优质服务、良好商业信誉等等,国内航空公司都把它们留在了“国际”;在国内,航空公司的“惯例”则是既吃垄断特权,又吃“市场化”。有利可图的国际惯例就迫不及待拿来,甚至还要搞伪国际惯例来蒙人,而改善服务之类需要增加成本的国际惯例则不仅不学,而且以“国情差异”为由弃之不顾。
这几年,国内频频出现乘客过激维权“闹机场”的场景。过激维权当然不对,闹机场更涉嫌违法,但追根究底,“闹机场”也有客观因素。目前航班延误,相关的处理规则明显偏向航空公司,没有保障民众对航班延误信息的及时知情,也不能给利益受损的民众合理的补偿,民众正常维权往往难以奏效。航班出现延误,航空公司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把责任一推了之,延误原因自己说了算。这也是“国际惯例”吗?
选座付费不妨推行,但民航更应在高效优质服务、良好商业信誉上这与符合国际惯例接轨,否则乘客不会买帐。
(来源:齐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