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阻断从道德危机到社会危机、由社会危机到整体危机的可能,最终还是要回到社会本位上来,通过自组织的力量,让道德明星真正能在现实落地生根,成为榜样。
据《皖西日报》报道,全国道德模范何涛涉嫌买卖国家机关证件,已被公安机关控制。
上海姑娘何涛为照顾残疾的农民工丈夫,毅然到对方老家落户,她的故事曾感动中国,被授予“中国好人”、“孝老爱亲”等荣誉。
真相如何,等待法律决断,值得重视的是,道德明星坠落并非罕见。
任何社会都需要道德明星,这是伦理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代人毕竟生活在世俗世界中,在祛魅的旗帜下,贪婪被认为是进取精神的源动力,得到鼓励,这就让时代背景与道德追求间出现裂痕。
这就是为什么,如此多的人将道德明星看成是“傻子”、“不真实”,甚至是“别有用心”,对他们提出过高要求,且刻意渲染他们的负面新闻。因为道德落差会给人带来心理压迫感,拉低地方,是方便的发泄之道。
作为道德明星,必须生活在嫉妒、嘲讽、苛责中,表面看,他们很风光,但事实上,他们在持续付出代价。
在现实生活中,成为道德明星,往往意味着要谨言慎行,不能有任何失误,讨好各方意见,甚至放弃社会空间。可道德模范也是人,也要食人间烟火,也有七情六欲,况且在意见多元的今天,就算完全牺牲自己的个性,也无法让大家都满意。
这,是一个典型的现代性困境,没有根本的解决之道,只能缓处理,即通过社会的力量,将冲突软化。换言之,如果道德明星是推举出来的,是口碑效应的积累,是大家自觉的膺服,公权力只是顺应和放大众意,效果会好得多。
现实的问题是,我们常常用工程的方法介入其中,按时、按数量、按需要,以评比的方式人造道德明星,这就扰乱了社会培育的过程,快是快,却易成拔苗助长。况且,道德不是数学,无法机械地对比,执著其中,就会将选拔道德明星异化为比惨、比秀、比关系,从而弱化其示范效应。
每个道德明星的倒下,都是社会道德资源的流失,都是对道德虚无论的赞扬。而要阻断从道德危机到社会危机、由社会危机到整体危机的可能,最终还是要回到社会本位上来,放手社会成长,通过自组织的力量,让道德明星真正能在现实落地生根,成为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