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昨天发布中国经济的半年成绩单: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7.4%;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7.4%,二季度增长7.5%。
从“半年报”披露的统计数据来看,国民经济运行可概括为“缓中趋稳”,也就是继续从超高速增长放缓至中高速增长,但稳中有进、稳中有升,尤其是改革和结构调整有所推进、重要经济数据有所回升。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月初时曾表示,宏观调控要让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不滑出“下限”,物价涨幅不超出“上限”,避免经济大起大落。与其“区间调控论”相对应的,正是他反复强调的保持定力,不搞强刺激,而是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强定向调控。“半年报”的数据印证了“区间调控论”言之成理,而上半年的经济运行也证明定向调控行之有效。
在一季度统计数据公布前后,财经舆论场围绕着“全面降准”掀起一波喧闹的争论,部分金融机构的首席经济学家、分析师对GDP增速数字极度敏感,而对“区间调控论”又极度不敏感,认定“全面降准势在必行”,认为唯有全面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央行再度“全面放水”,才能保证经济的平稳运行。然而,决策层显然并未理会“全面降准”的呼吁,反而通过定向降准的定向调控方式,将金融体系中的资金逐步从虚拟炒作、过剩行业导向“三农”和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要求央行“全面放水”之声也不得不偃旗息鼓。
在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耗期的“三期叠加”阶段,房地产等传统行业、传统领域去库存、去杠杆必然造成增速回落,而改革过程中的起伏和痛苦也无法完全避免。“区间调控论”正是立足于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保民生的统筹兼顾,绝非以GDP增速为唯一目标,那种以传统分析、惯性思维来判断宏观经济走向,结论与现实必然会南辕北辙。
在一季度统计数据公布后不久,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增强信心,从当前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由此可见,以“旧常态”下的传统分析和惯性思维,无法解释和理解“新常态”下的经济运行,尤其是以“旧常态”下GDP超高速增长为坐标,对于潜在增长率下降后的“换挡”、房地产等行业的“阵痛”和以往刺激政策的“退出”难免会坐立不安,将“新常态”归咎于“我们对经济速度的轻视和投资的偏见”,从而要求出台大规模的刺激政策。
“半年报”的数据显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止跌企稳,增速为17.3%——投资并未受歧视,只不过资源更多被配置到高速铁路、棚屋改造等基建、民生领域,而不是过剩行业。在“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放缓是合理回归,也是结构再平衡的结果;因此,总体调控思路是不出台大规模刺激、坚持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落实减政放权等举措。“新常态”以及“新常态”下的“区间调控”都已不可逆转,唯有“换脑筋”,彻底转变认识,才能适应“新常态”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