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的经济增速再度放缓。一季度公布GDP的29个省份中,有近1/3的省份经济增速低于全国平均增速。因此,的确需要适时适度地采取稳增长措施,更加精细地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关系。
不过,目前经济增速仍处于合理区间,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对当前经济增速放缓表现出过度敏感。对于任何一个经济体而言,历经长期高速增长后,经济增速的回调具有必然性。从世界范围看,当一个国家的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经济增速均会出现放缓的现象。亚洲的日本、韩国,欧洲的意大利等,都曾出现过类似的情况。从中国自身情况看,经过30多年的持续高速增长后,原来促进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动力明显减弱。从中长期看,促进经济增长的供给边“三大发动机”——制度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很难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且也并非以经济增长为惟一目的。
理清了这些因素,也就可以更加理性、辩证地看待此轮经济增速放缓了。要看到,增长速度放缓也有着诸多积极意义。一是增速放缓将形成有力的倒逼机制,增加当前改革的动力和压力,更有利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各项改革目标。二是产业结构将会进一步优化,落后产能会在竞争中被加速淘汰。三是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压力会相应减少,随着经济发展对资源、能源消耗的降低,资源、生态环境将迎来治理的最佳窗口期。更重要的是,合理区间的增速放缓,会挤出经济中的部分泡沫。
认清了经济波动的规律,了解了增速放缓的风险和机遇,我们就可以在这一特殊的发展阶段,科学应对,顺势而为,而不必惊慌失措。首先,要保持定力,不搞强刺激,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基本思路。其次,要维护好各个方面的平衡,特别是稳增长、调结构、抓改革、防通胀、控风险、惠民生、保环境之间的平衡。最后,要在可控的范围内,逐步释放风险,让整个经济体更加健康地向前发展。
(摘编自5月5日《经济日报》)
《 人民日报 》( 2014年05月06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