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每日最新评论

北京晨报:争议男生班优劣不如落脚教育公平

刘健

2014年04月10日01:36    来源:北京晨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争议男生班优劣不如落脚教育公平

  上海市第八中学校长卢起升计划在市八中招收两个男生实验班,“在尊重男生之思维发展的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把他们培养成“浩然正气、乐学善思”的男生。(4月9日《中国青年报》)

  与其在“男生班”教育模式问题上纠结,不如在教育公平这个落脚点上务实求解。

  首先,“男生班”教育实验的评价标准颇难拿捏。一来,“男生班”算不算成功?比如男生缺乏阳刚、学习竞争中次于女生等,在以分数学业为标杆的主流评价体系下,“男生班”能否跳出狭隘思维,以更为科学的价值评判体系,较之普通班教育更能让男孩变成独立、善思、有担当的男子汉?“男生班”的成功范例是否就证明了该模式的适当,而其间被淘汰出局者应不应算作教育实验的“风险概率”?二来,是否是成功之必要条件?事实上,教育贯穿了学生幼年、少年、青春期等重要人生区间,这恰是性格气质形成的关键阶段。因而,学生品质、习惯及能力的养成,不能剔除家庭、社会、性格等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故即便其为成功范例,也不能以“单独办班”为成功之必要前提。倘若先入为主地认为“男生班”的教育尝试优于其他,加上“有图有真相”的单面宣传,势必会造成“‘男生班’即最佳方案”的思维误区。概言之,如果不能以充足证据回答这些质疑,则只能认为,“男生班”的成功标准尚不确定。

  其次,不可简单复制推广。这种教育“小灶”极易拐进教育公平的对立面。若稍加行政助推力,或将其上升为对外宣传的教育标本而倍加呵护,则无论是对本地学校还是欠发达地区学生,都是一种人为的制度性歧视。相反,教育公平乃是最大公平。只有让全体受教育对象接受相对均等的教育,才能体现出“有教无类”的教育公平“普世性”。因此,“男生班”无论成功与否,都只是特殊的个案,既不值得推崇和膜拜,更不具模板示范价值。

 

(来源:北京晨报)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