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日报悦读:幸福就像一只蝴蝶

阿瑟·布鲁克斯

2014年04月09日04:0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有人说:“幸福就像是一只蝴蝶,当你对它紧追不舍时,你总是无法将它掌控,但如果你安静地坐下来,它或许会降临到你身上。” 社会科学家已经捕捉到了这只蝴蝶。他们认为幸福有三个主要来源:基因、偶然事件和价值观。

  社会科学家手头最丰富的数据来自芝加哥大学的“一般社会调查”,这是从1972年开始的、一项以普通民众为对象的问卷调查。在每隔一年进行的调查中,总有大约1/3的受访者表示自己“非常幸福”,大约一半人称自己“相当幸福”,只有大约10%到15%的人说自己“不是很幸福”。

  在这些平均数据的背后,即便是人口统计学特征完全相同的人群在幸福程度上也存在差异。这该如何解释呢?

  第一个答案与我们的基因有关。研究人员发现,在任何特定时刻,我们的幸福感中来自遗传的部分高得出人意料——大约有48%。

  如果我们的幸福感有大约一半固化在了我们的基因中,那么另外那一半是怎么回事呢?人们会不由自主地假定一次性事件,例如,获得梦寐以求的工作,或是收到常春藤大学的录取信。研究显示,孤立事件确实控制着我们很大一部分的幸福感——在任何特定时刻最高可达40%。

  但是,尽管一次性事件确实会控制相当程度的幸福感,每一个事件的影响却被证明是极其短暂的。人们会以为,把家搬到好地方,或是薪水获得大幅提升,这样的重大变化会使自己变得幸福起来,事实并非如此。中大奖并不是获得持久幸福的秘诀。

  剩下的只有大约12%了。这听起来也许不是很多,但好消息是我们可以把这12%置于自己的掌控之下。选择追求信仰、家庭、社会和劳动这四种基本的价值观,成为走向幸福的最可靠途径。前三种价值观是完全没有争议的。

  根据“一般社会调查”的结果,将近3/4的人即便在获得了可以奢侈地安度余生的横财之后,也不愿意辞掉工作。在受教育最少、收入最低和职业最不体面的人当中,表示愿意继续工作的人的比例竟然是最高的,而精英人士更有可能表示自己愿意拿着这笔钱溜之大吉,我们在嘲笑“没有出头之日的职业”时,最好能记住这一点。

  把这些线索组合在一起,就会得出结论:通过让我们的激情与技能相结合,使我们有能力在自己以及他人的生活中创造价值,劳动是可以带来幸福的。这正应了一句名言:幸福并不在于对金钱的简单占有,它存在于获得成就的喜悦中,存在于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兴奋中。

  (摘编自《党员文摘》2014年第3期,原题为《幸福的配方》)


  《 人民日报 》( 2014年04月09日 05 版)

分享到:
(责编:崔东、文松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