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每日最新评论

朱彦夫,中国正能量的山东注脚

2014年04月02日08:19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朱彦夫,中国正能量的山东注脚

  作者:丁琪

  在中国政界,常常有人说基层的事最难弄;在中国最基层的党政领导这一级,放眼看去,结合各地实际,各地恐怕有各地的领导技巧。但凡百姓拥戴、社会称赞、发展需要的领导方式,其实有着极为相似的共同点,那就是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朱彦夫,与其为他贴上山东省沂源县西里镇张家泉村原党支部书记、特等伤残军人等现实标签,不如为他贴上时代楷模、精神标杆等信仰标签来得准确、贴切。毕竟,精神是超乎现实之上的,精神的物化又难脱离具体的现实。朱彦夫这个名字,让中国最基层的为官思维方式得到升华,为颇具时代含义的中国正能量添加了山东注脚,让发乎基层、根植大地的伟岸成为一种精神孵化。

  老百姓常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家土窝;地方官也常说,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百姓的恋家情怀与为官者的干事决心,在这里找到了契合点——干事谋福祉,福祉聚口碑。朱彦夫其实无意于全国时代楷模的桂冠,他的坚定的信念,或许只是为了证明肢体残缺无碍于精神完整,或许这就是他的一种生活方式。无论是来自民间的嘉奖还是官方的褒扬,朱彦夫曾经获得的每个荣誉,皆源于他钢铁般的坚强意志、源于他特殊材料锻造而成的羸弱身躯、源于他以精神信仰书写恢弘人生的足迹、源于与他共同生活和劳作着的一方百姓。

  头顶全国时代楷模光环的朱彦夫依旧是之前那个朱彦夫,因为,在山东百姓尤其是淄博沂源百姓的心中,朱彦夫这个名字,早已以英雄的崇高形象定格。这个14岁参军,16岁入党,历经上百次战斗,经过47次手术才从死神魔爪中挣脱的人,这个活着已是奇迹的人,用他残缺的身躯,书写了最为完整的“人”的含义。当初,本应颐养天年的人或许是怀揣“金窝银窝不如自家土窝”的单纯理想回到了家乡,这个不甘寂寞、自感幸运的人,用60余年的奋斗,把这份幸运延续了下来,让了解或者感受他的人,喟叹生命之伟大、信仰之崇高、精神之坚强。他就像是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无数的人向他聚拢、靠近,吸引着无数的人在精神的世界里,像他一样。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就是人们对美好事物趋之若鹜的力量。自古山东多俊杰,这里既有“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教化,又有红色老区的优良传统,还曾唱响过扶贫积弱、伸张正义的好汉之歌,更有新时期林林总总的“最美”形象......这些传统的和现代的、可模仿和可复制的内在力量,正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助推社会发展的无穷动力。

  朱彦夫肢体的残缺进一步映照着他精神世界的丰盈。朱彦夫精神源于齐鲁大地,他以信仰的力量为中心,将会画出一个道德半径无限延伸的圆。如果说前些时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兰考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贯穿总书记兰考之行的一根红线,就是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那么,贯穿中国梦不断由梦想接近现实的,正是以朱彦夫为代表的新时期国人由精神信仰、道德信念构架的干事正能量。

  延伸阅读:

  朱彦夫事迹的看点在“凡人善举”

  朱彦夫的精神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逝

(来源:齐鲁网)

分享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