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王玉初
中国各地悄然建起的“廉政食堂”,正以公务用餐文明打破铺张浪费的恶习,引领科学文明的餐饮消费模式。(3月23日新华网)
廉政食堂,规范公务接待,遏制“舌尖上的腐败”,是可期之举措。只不过,若不加以监督,也难免会发生变异,沦为顶着“廉政食堂”之名,行奢侈消费之实。因“廉政食堂”一般不对外开放,有其隐蔽性,更值得警惕。
首先,要明确接待标准。公务接待的标准,到底是人均几十元,还是一餐几菜几汤,都应上墙公示,张贴在吃饭的地方。有个标准在,接待与被接待的人吃起“廉政食堂”都会自在得多。被接待的人看到接待标准,会多一些理解;接待的人因有标准可参照执行,也不显得尴尬,请人吃得简单并非不热情,只因按规矩办事。
其次,监督要动真格的。以前也搞过“四菜一汤”的接待要求,最后因监督不力而流于形式。“廉政食堂”能走多远,关键在监督。公务接待不但要有单笔消费数额上的限制,参翅鲍名酒不得上桌等,还要有总量上的控制。这有赖于将公务接待纳入统一的专项管理,接待谁,花费多少,都写个清楚明白,且可以追溯,并接受公众的监督。同时,要对公务接待费用的总数予以公开,以此来约束政府总的公务接待支出。当然,对查出的问题,要严惩,不能搞下不为例。话又说回来,党员干部如果连自己的一张嘴都管不好,又何谈为人民服务呢?
再者,需要公务员的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号召党员干部下班后少应酬,多回家吃饭。这其实是最该有的生活状态。8小时之外,应该拿出时间陪伴家人,享受家庭生活,而不是无休止的应酬、喝酒。同时,“廉政食堂”吃科简单科学,那些吃惯了油腻的人要有个清醒的认识——富贵病是吃出来的,积极响应“廉政食堂”,说不定还能吃出个健康来。
“廉政食堂”很好,怕就怕“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切莫挂羊头卖狗肉。
(来源:齐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