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徐大发
前两天,南京秦淮公安分局夫子庙派出所接到了一个奇怪的电话,电话中一个女子很着急。她说想找个老婆婆,还老婆婆钱。带着疑问的接处警民警立即赶到了报案女子所在地。原来是老太太得过一次中风,变得有些精神恍惚,但喜欢给别人捐钱的习惯却一直没丢,错把足疗店当成爱心机构,所以才每年去捐款。(3月22日《扬子晚报》)
这个离奇的报警还钱案让人感动和温暖。首先是老太太执着的爱心让人感动。周老太年轻时一直热爱慈善事业,哪怕自己省吃俭用,也会到处给别人捐款,资助更困难的人。自己老年中风精神恍惚了却仍然不忘捐献爱心,这种精神境界令人敬仰。不图名利不问回报,只愿别人脱困快乐,把自己爱心给予一直当作精神支柱,自己神智不清了却仍然一如既往捐献爱心,这样爱的“习惯性动作”有几人能作到?
老太太的捐款虽然捐错了地方,但她的爱心仍不“贬值”,相反还会“增值。周老太可说是民间的慈善”明星“和爱心”大使“,正是无数这样的执着公益人士,撑起了民间大爱点燃了更多的社会正能量。这值得我们关注与学习。
足疗店的老板孙女士也值得点赞。连续三年来,老太错把足疗店当作爱心机构捐款,孙女士都没有因错就错把老太的爱心款私自”笑纳“,而是想方设法把善款还给了老太的家人。这至少说明孙女士是位有道德良心的人,自己虽未捐出爱心但总是及时地把老太的爱心扶正了方向。得金不昧,不归还错款就心不安,守住了基本道德底线和良知操守,这样的公民也值得学习。
如果不是孙女士的报警,我们也就无从读到这则离奇的新闻。警察很尽职,将爱心款”完璧归赵“,但新闻的价值仍未彰显。这样的报警要有警醒,此事在传递社会正能量的同时仍值得思考:一是像这样”精神恍惚“的老太的爱心值不值得捐献?其亲人家属是继续帮助她完成爱心愿望还是该收回她的爱心?
二是爱心机构能否进一步接地气,在社区多设置爱心捐献点服务或上门接受爱心捐献,帮助象周老太这样的人捐献爱心?三是足疗店的孙女士能否把老太错捐的爱心款转赠给其他亟需帮助的人而不是退回给老太的家人。万一警方找不到老太的家人,又该如何处置老太的这笔爱心款?
(来源:齐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