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每日最新评论

奚旭初:关门的只是有形的“道德银行”

2014年03月05日09:06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奚旭初:关门的只是有形的“道德银行”

  作者:奚旭初

  江苏泰州市医药高新区梅兴社区成立仅3个多月的“道德银行”,前不久宣告关门。当初建立“道德银行”,旨在“储户”本人及他们的子女亲人有困难时,可以免费得到帮扶。然而不少居民做好事不留名、不登记。(3月4日新华日报)

  在“道德银行”注册登记“的“储户”有67人,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83场次,参与志愿者480多人次,服务时间200多小时,服务居民1200多人次。但截至目前,还没有一名志愿者提出要求回报。许多居民觉得自己是志愿参加服务,并未考虑回报,只“存”不“取”,甚至去“银行”办理“存入”手续的人也很少。因为“生意”不好,“道德银行”就关门了。

  该怎样看待这样的关门?首先,“道德银行”实际上并没有真的关门吗。关了门的只是有形的“道德银行”,而公众对志愿者的口碑,以及对志愿者奉献的铭记,更是一个无形的“道德银行”。在这个无形的“道德银行”中,志愿者所做的一切,都“记录在册”,永远不会消失。

  但从另一面看,“道德银行”是否应关门,还须从长计议。做好事不求回报,是一种精神境界。志愿者无私奉献很高尚,奉献了不图回报更高尚。但是给予回报同样也值得赞美。即使志愿者只“存”不“取”,或做了好事也不去办理“存入”手续,“道德银行”也按当初的规定一一载入“存折”。

  社会上有无私奉献的人,但并非所有的人都能达到这种境界。人的层次有不同,价值标准也有不同,如果说“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彰显了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值得推崇的人际环境,那么“道德银行”的建立,是在鼓励人们多做好事,是可以推动这种关系和环境的。

  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银行”对积极培育弘扬核心价值观也颇具积极意义。我们都盼望善事义举蔚然成风,如果说善事义举是正极,那么回报就是负极,两极对接能让“电流”流动不息。事实上,即使真有谁是冲着回报而参加志愿服务,也无可厚非——是否“无私”不必太过计较,有无“奉献”才是关键。道德世界不是成色均匀的美玉,而是由低到高的阶梯。在现实与理想之间,要有过渡的台阶。而“道德银行”正是台阶之一。

(来源:齐鲁网)

分享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