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每日最新评论

徐大发:测试“扶不扶”奖汽车效应恐难行远

2014年03月04日08:43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徐大发:测试“扶不扶”奖汽车效应恐难行远

  作者:徐大发

  3月1日,由河北省文明办等单位主办的“都市文明有礼·凤凰与善同行”大型社会公益活动走上街头,以一个刻意的“摔倒”,抓拍石家庄市民面对此突发情况的反应。在上午的测验中,冯志鹏等3人因践行善举,获得了一辆汽车作为奖励。(3月3日燕赵都市报)

  春晚小品“扶不扶”成为市民们热议的焦点,类似事件近年来屡见不鲜,“看到有人摔倒了,你会扶吗”的问题一直有待破解。设局测试“扶不扶”固然也是一种调查手段,从实际的测试来看,扶人的比例还是很小。这是否就意味着人心不古了呢?显然不是。

  这种测试既不科学也不合适。首先,有消费社会爱心之嫌。其次,许多人不是没有爱心缺失了道德良知,而是担心遭遇“碰瓷”讹诈不敢扶。至于给扶人者奖励一辆汽车的作法就更值得商榷了。

  多数情况下,扶人献爱心者不是图奖励,更不是为了“好报”。助人者本质上是一种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弘扬。当然,对见义勇为者重奖激励并不是坏事,有利传播正能量,他人也无须羡嫉妒恨。开办这样的活动,奖以汽车大奖旨在倡导文明礼仪、助人为乐,传递社会正能量,传播文明向上的精神,传扬崇尚道德的优秀品质。短时内的确有一点效应,长远来看这种激励效应恐怕很有限,仍然难以打开“扶人”者顾忌的心门。

  要破解“扶不扶”问题除了积极教育宣传大奖激励外,还应重在立法惩处恶意讹诈者。“扶不起”的社会信任危机,首先需要制度保障。让扶人者不寒心,让讹人者承担严重的法律后果。像新加坡的保护施救者权益的立场上立法就值得效仿:被援助者如若事后反咬一口,则须亲自上门向救助者赔礼道歉,并施以其本人医药费1-3倍的处罚。影响恶劣、行为严重者,则以污蔑罪论处。而我国目前类似的立法还是空白。

  设局测试“扶不扶”虽然用心良苦,但恐怕会“失算”无助于公民道德良知的远行。如果试图以汽车大奖激励“扶起”,恐怕更是用错了着力点,“技术”含金量也不高,还是没有解决本质问题。

(来源:齐鲁网)

分享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