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鹏
今年这个春节,山东省直某机关单位公务员李庆健过得多少有点郁闷。和同事聊起来,李庆健发现,困扰于“红包债”的远不止他自己,“红包债”正成为令人纠结的烦心事,尤其那些回老家过年的年轻人几乎都有同感。据李庆健称,2014年这个春节,自己发出去的红包已经超过了两个月的工资,祝福红包变攀比。(2月6日齐鲁网)
完全无需否认,过年亲戚长辈给小孩子发红包,是表达关怀与关爱、希望与祝福的。也就是说,红包以及红包中的金钱多少等是形式,而关怀与祝福才是实质。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过年压岁钱、红包等,却渐渐的出现了形式与实质的颠倒。比如山东公务员李庆健之所以感到“红包债”让其很累,就在于,他以及他周围的人,没有认清红包形式与实质的差别,甚至将给钱的多少,当成了红包的实质,当成是祝福甚至是亲情的大小。
红包本就不是亲情的衡量标准,也不能以红包的大小论祝福的大小。有钱给孩子一万元,生活紧张者给孩子100元,这两者之间并没有本质的不同。
红包越给越大,红包内的金钱越装越多,渐成攀比风气,显然也已经成了给与收者的双重负担。一者,给者动辄付出数月工资,给不起觉得累;二者,收者同样也累,包括孩子忽然得到很多钱,该如何花会有负担,同时也包括家长“迟早要还”的负担。
不难发现,“红包之累”完全就是面子情结作祟。一方面给者“打肿脸充胖子”,只为面子上的好看;另一方面收者明知道礼尚往来的“江湖规则”,还不得不硬着头皮收,然后再给回去,同样是为了面子死撑着!
然而很少有人会考虑到,这一给一收之间,对孩子事实上并没有多少积极意义与影响可言。比如除了祝福,极容易使得孩子从小就学会与形成相互攀比意识,可能使其过早地面临如何合理与科学使用金钱的压力,甚至可能造成孩子的不劳而获心理等等。
压岁钱、过年红包等,只是一种关怀、关爱与祝福的形式,其不该成为成人间相互攀比、相互比拼面子大小的工具。因此,过年给孩子压力岁、发红包等,意思到了就行,祝福发出即好,量力而行,切勿攀比,将压岁钱搞成了压力钱!
(来源:齐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