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日报纵横:风俗变革当随时代

江曾培

2014年01月14日03:4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风俗变革当随时代(纵横)

  武汉市的一次民调显示,中心城区的4000户被访者,74.5%赞成“禁放”。然而,不赞成的人认为,“爆竹声中一岁除”,是标志民俗,不让放了,“年味”会变得清汤寡水,岂不是有伤对文化保护和传承?

  我是“主禁派”。燃放爆竹确是重要民俗,它源于农耕时代,寄寓着当时人们驱魔避邪的愿望,而且适应人口稀少、居住分散的状况,增添了热闹喜庆气氛。然而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人口集中,高楼林立,在这样环境里大放爆竹烟花,虽然还能留下过去的一些年味,但代价太大:白白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资源同时,还污染空气,危及安全,与健康、绿色、环保、和谐等理念严重背道而驰。

  民俗,常常是相沿成习,应重视其稳定性。不过民俗也有变异性,也要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所谓“风俗当随时代”。拿缠足来说,古来虽是汉族妇女的必习风俗,但因其摧残人体人性,自清末以后逐渐被历史淘汰出局。爆竹虽不属陋俗,但也并非一成不变。之所以称“爆竹”,是因当时“皆以真竹着火爆之”。到了宋代,爆竹使用火药,才改为纸制。如今纸制爆竹早已失去驱病消灾、驱除恶鬼的迷信作用,却频频引发安全事故与污染问题,也就到了变革的时候。

  春节俗称年节,“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年俗的核心精神,诸如除旧迎新,祭天祈年,娱乐狂欢,人情交融,等等,这些人的本质要求与期盼,将世代相传,永不消灭。但是具体的表现形态,则会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有所变化。可以说,变异是民俗文化保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不要害怕和拒绝变异,在历史的长河中,没有不变异的民俗文化。实际上,春节中不少旧民俗已逐渐为新民俗所代替。比如,过去闭门守岁,如今则旅游过年;过去登门拜年,如今短信拜年;过去家中吃饭,如今饭店欢聚,还新出了“春晚”这类新民俗……“年味”并不“清汤寡水”。这些,都说明随着历史的发展,风俗文化也是在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对该消失的“陈”俗,让我们笑着与它告别吧。

  (原文刊于1月10日《解放日报》,有删节。原题为《向该消失的旧俗告别》)

分享到:
(责编:崔东、文松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