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嫦娥落月的启示:放弃科学探索民生必定脆弱

王海

2013年12月16日10:15    来源:中国青年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嫦娥落月的启示:放弃科学探索民生必定脆弱

  12月14日,嫦娥三号平稳落月,中国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成功。这是北京飞控中心大屏幕上显示的嫦娥三号探测器监视相机传回的月球表面照片。

  新华社 记者王建民 摄

  从昨晚到今晨,嫦娥三号平稳落月并放出“玉兔”的实时消息,成为国内民众关注关心的第一热点,同时在国外也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从嫦娥完美着陆月球虹湾地区开始,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独立自主实施月球软着陆的国家。

  月亮,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嫦娥奔月”和“吴刚伐桂”的故事,以及故事里的“广寒宫”和“玉兔”,都反映了古代中国人丰富想象力和浪漫情怀的反映。月亮,在中国还是饱含着诗意的文学元素。

  中国人遥望月亮几千年,今天终于可以触摸。但触摸月亮,以及可以预期的未来的登月行动,并不仅仅是中国人诗意和浪漫的释放。当然,更不像网络上个别人的吐槽,说“民生尚且多艰,雾霾仍然严重,探月又有何益”。

  嫦娥落月,是人类第130次探月活动,也是在1976年苏联“月球24号”探测器登陆月球后第一个重返月球的人类探测器。

  探索世界,探索宇宙,本来就是人类的本能,也是人类的使命。正是因为无数的好奇和无数理性的探索,才使得人类成为地球以及已知的宇宙中唯一的智慧生物。

  人类对于地球之外整个宇宙的好奇和探索,从来没有停止过。和不停地探索地球上的未知之地一样,人类生活在宇宙中,总想尽可能多地了解自己身处的环境。观察太阳、月亮、星星以及各种天体的行动,从人类诞生之日就开始了。探索宇宙和解决民生,从来都没有被认为是矛盾。

  人类之所以是人类,很重要一点在于有梦想。“万户”这个西方文献中记载的古代中国人,制造了人类第一枚载人火箭“飞天”。如果按照当下的某种逻辑,人类飞到天上又有何意义?但飞天是人类自古的梦想,万户决意行之,并因此殒命。今天,人类终于能够飞天,正是一代代“万户式”梦想的驱动。所以,万户是中国人的英雄,也是人类的英雄。

  郭守敬是我国和世界上著名的古代天文学家。在遥远的元代,他带领科研团队行千里万里,奔波于蛮荒的世界,来观测天体,把人类的认识水平和历法水平提高了一大步。这些成果,很快在农业生产和人类日常生活的各方面显现出巨大的推动作用。

  编辑:吴章勇 来源:

分享到:
(责编:齐贺、文松辉)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