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应朋友之邀去其新居参观。新居位于京城东边的草房,是去年买的。“今年这里的房价涨了一倍,”朋友说。我大吃一惊,忙问何故。“因为今年地铁6号线开通了,这个小区紧挨地铁站,乘坐地铁很方便,房价自然‘噌噌’地涨上去了。”朋友庆幸自己“下手”早。
还有一位朋友在郊区买了一套独立式别墅,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生态环境极佳。但朋友只能周末或节假日去小住,原因是路途远,且不通公交车,若天天开车进城,成本太高;又不通天然气,只能自己买液化气;没有超市商场,菜米油盐等生活用品要从市内买了带去;冬天没有暖气,自己烧地暖。可见,公共服务设施的欠缺,使朋友在郊区的别墅生活不方便,并增加了生活成本。
城市服务功能对居民工作和生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城市服务功能主要包括市政基础设施,如公共交通、水、电、气、通讯、垃圾处理设施等;文教体卫设施,如文化馆、歌舞剧院、体育场馆、医院、公园等;商业设施,如商场超市、饭店宾馆等。除了商业设施主要靠市场来完善外,市政基础设施和文教体卫设施都要依靠政府来完善。一个城市是否宜居,与这个城市的服务功能是否完善有直接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城镇规模迅速扩大,城镇数量大幅度增加。2010年,我国城市数量由1978年的193个增加到657个,超过100万人口的城市由29个增加到125个,建制镇由2173个增加到19410个。
但在城镇化发展中,由于唯GDP是举和政绩观的强力驱使等原因,“重面子轻里子、重地上轻地下、重速度轻质量、重硬件轻软件、重短期效益轻长远效益”等问题突出,造成城市功能不完善、不协调,不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事业投入不足,交通拥堵、空间拥挤、安全风险严重、生态空间不足等“城市病”显现。
今日本版刊发的读者来信,从几个侧面反映城市服务功能欠缺的问题:因利用率低,休闲广场变成停车场;地下排水系统标准低,每逢暴雨城市变“水城”;城镇难寻公共厕所的影子;高楼密密麻麻,健身场所缺乏;为了改造升级,市内的文体场馆被迁移到郊外,以致门庭冷落车马稀;农民工子女享受不到国家免费的教育资源等。这些问题不是存在于个别城市,而是普遍存在于我们所生活的城市。
城市建设竞相攀比,富丽堂皇的标志性建筑、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宽阔笔直的景观大道、豪华气派的巨大广场……城市外表亮丽,满足了视觉效果,也容易体现城市管理者的“政绩”。但老百姓更关心的是上班下班、衣食住行、休闲娱乐是否方便,服务设施是否健全。如果“中看不中用”,城市功能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老百姓就不会买账。
城市的本质是什么?简单说就是让市民安居乐业。“我们的城市必须成为人类能够过上有尊严、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满希望的美满生活的地方。”——这是联合国人居署在《伊斯坦布尔宣言》中对城市的要求与“定位”,毫无疑问,这也应是我国城镇化的目标。
《 人民日报 》( 2013年10月29日 2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