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每日最新评论

陈怀瑜:捐助学生换普通手机并非“智能”行为

2013年10月17日08:43    来源:齐鲁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陈怀瑜:捐助学生换普通手机并非“智能”行为

  作者:陈怀瑜

  重庆一男子捐40万给儿子所在中学,让全体学生使用非智能普通手机,此事引起了社会有赞有弹的不同议论。(10月16日重庆晨报)

  人类不断进步的科技,似乎总像“双刃剑”。有人热衷一日千里,有人喜欢散步漫行;有人沉醉于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现代电子生活,有人向往隐入不知魏晋的桃花源中……无论选择怎样的生活方式,都没问题——这就是多样化的社会中,人们的不同自由选择。

  不过,到了孩子身上,因其年龄等身心特点,其自由选择权应受一定限制。不适宜未成人的东西,家长、教育机构和社会给予适宜的限制,亦应是共识。所以,这位男子出于一片好心,花费40万之巨,给儿子学校的学生全部更换普通手机,以免学生们像儿子一样因玩智能手影响学习、容易近视等,其出发点很朴素,且充满善意,这是应予肯定的。

  当然,就像手机也是“双刃剑”一样,给全校学生统一更换手机的行为,也类似于此。

  其一,学生使用手机,教育法规、学校制度等并未有统一成文要求。现实生活中,中学生能否使用手机,大多跟家长同意与否有关,有的跟学校是否限制有关,也有个别学生是自由拥有——这是学生或其背后家长的一种个人自由选择权。手机对某个特定学生产生的效用是好是坏,其判断权也在于学生个人及其家长,亦或学校。所以,该男子好心统一发放手机本身的行为,并未妨碍学生们的自由选择权,但是,如果学校因此要求学生们必须从此都使用此普通手机,则会造成妨碍学生人个选择自由的实质结果。

  其二、该男子这种工具性的馈赠方式,即使真的对学生学习、身体等有效,但对于时间长河中的学校教育来说,仍是杯水车薪——你能一直这样不停的捐赠给该校学生使用普通手机吗?当然,如果你只是为了给儿子在校期间使用普通手机创造一种“平等一律”的环境,又当一说。因此,如果真心想在减少智能手机等技术性工具对学生的影响方面作出努力和贡献,不如与学校等教育部门一道,投资于更丰富、更科学的方面和内容,比如正确使用科技工具方面的教育投入等。疏,总强于堵,让学生受到知识、能力和思想上的熏陶,比将学生固化、限制于某一层面,也许更有效,更为长久。

  所以,该男子的好心当然值得提倡和赞扬,但此行为却难说就是“智能”行为。好心的施与方式应尽量因人而宜,尊重受赠者的自由选择权,并尽量让这种善心以合情、合理和科学的方式送出,也许就会更加尽善尽美了。

(来源:齐鲁网)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