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每日电讯:李某某案众声喧哗过后,反思弥足珍贵

闫祥岭 涂铭

2013年09月27日09:22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众声喧哗过后,反思弥足珍贵

随着判决结果正式宣布,沸沸扬扬的李某某等人强奸案一审尘埃落定。也许每个人对判决结果各有自身评判,但纵观案件整个过程,除了喧嚣、争论乃至激烈交锋之外,这一涉及未成年人的案件留给我们太多的反思。

未成年人李某某是名人之后,名人天然负有社会楷模的义务,享受公众瞩目,又备受公众审视。其子女教育良好与否,必然对社会有广泛影响。不单单李某某案件,近年来间或曝出的名人子女负面新闻乃至刑事案件,既是名人家庭教育的尴尬,更是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一个并不复杂的案件,却在数月之间满城风雨。直到宣判前一刻,始终处于众声喧哗中,有恶意描绘剧情,有大肆情绪宣泄,充斥着暴力、谎言、少儿不宜等等诸多元素的信息不断出现在公众视野,让每个关心此事的人莫衷一是,判断力持续在百感交集的轨道上运行。众说纷纭也带来不断的猜疑,催生出各种小道消息,是信息不对称的表现,更是公众对案件走向的担忧。

一切个体的行为自有法律规范,违法违纪必然受到惩戒。我们难以对个人行为作出全方位评判,但在案情发展过程中,却有不少细节可供推敲。太多本不应该透露的信息被透露,隐私被大肆传播,人身被恶意攻击,戾气和不尊重在争议中若隐若现。本应严肃审视、深刻反思的案件,被持续的喧闹掀起一波又一波的围观和窥视,电影场景般起起落落,让人在体味喧嚣之余,切实感受到内心深处的忧虑。

喧嚣之中,才让法律精神和法律思维更显弥足珍贵。最朴素的情感、最善辩的律师、最躁动的舆论,都必须给法律让路,否则人人都可能会被法外之力审判。因此,这个案件也是一场大考,考验公众是否持有对法律的敬畏之心,考验媒体是否严守舆论与法律的边界,考验法院是否有“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勇气和智慧。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喧嚣之后回归到法律的框架内解决问题,既是李某某案的应有之义,也是法治社会的题中之意。

分享到:
(责编:石冰心(实习生)、文松辉)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