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蓉
一只小鹿在水流湍急的小河里翻腾,一只小猪奋勇上前带领小鹿登陆浅滩成功上岸。英勇且萌的“小猪救鹿”被围观地球人拍下视频上传网络,仅在某中文视频网站这段仅30秒的视频就被播放超过24.4万。
一周前,G1501发生车祸,一辆小轿车被卷在集卡车底。事故发生后,高速瘫痪,靠近事发地的司机和乘客纷纷下车,围观救援。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记者,没多久,现场图片就在网上疯传。许多人唏嘘车祸惨烈,没几人留意到照片里那个趴在车轮边赤膊的背影,也几乎没人知道,那件消失的上衣正化为绷带缠绕在伤者头上。
“绷带”的主人叫Tommy Patton,来自美国,曾是一名消防员。刚巧路过的他在消防和急救人员赶到之前志愿救援,在专业救援人员到达后,他又与大家一起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把困在小轿车内的驾驶员解救了出来。
Patton告诉我,这是他在中国参与救援的第三起车祸,三段经历里都有很多人围观拍照,而他在救援人员到达前却永远都是孤军奋战。我辩解说,也许大家不懂如何救援不敢插手,他回答:很多时候,仅仅是陪伴对伤者来说都是极大的精神安慰。
这段采访一直令我耿耿于怀。
后来我上网搜索了“车祸现场如何救援”,发现世界急救日两周前刚刚过去,今年的主题恰巧是“急救与道路安全”。相关报道指出,“第一时间目击者多,第一时间救援者无”是常态,过半交通事故死亡发生在车祸后的最初几分钟,事故旁观者急救是挽救生命的第一步,当伤者心跳呼吸骤停或大出血时,黄金救援时间是4-6分钟。
也许真正意义的救援需要多次练习才能掌握技能。但检查伤者的意识、呼吸及脉搏的有无、维持现场秩序、了解现场环境都将帮助医护人员更高效地完成救援,为生命创造更多机会。可这些,有人想到吗?甚至,为急救车辆挪出通道、主动提供身边的急救设备,哪怕只是递上一瓶水或一包干净的纸巾,在拍照之前,这些念头出现过吗?
当掏出手机成为本能,围观成为习惯,却忘了尊重生命时那些力所能及的关怀,也许我们远不如那只奋不顾身的小猪。
(来源: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