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汪昌莲
教育部、公安部、共青团中央和全国妇联日前发布《关于做好预防少年儿童遭受性侵工作的意见》,《意见》明确,各地教育部门和寄宿制学校要对所有女生宿舍实行“封闭式”管理,尚未实现“封闭式”管理的要抓紧时间改善宿舍条件。(9月24日中国新闻网)
鉴于最近虐童、性侵女童恶性事件频发,教育部等4部门出台“意见”,要求预防儿童遭性侵,并对女生宿舍实行封闭式管理等,其维护校园安全,保护学生、特别是女生的良好初衷不容置疑。然而,良好初衷尚须良好的措施去实现,预防儿童遭性侵,根本没必要将女生“封闭”起来,将男教师同女学生隔离、甚至对立起来。特别是,校园处处设置“禁区”,禁止男教师同女学生单独接触,显然是在小题大做,存在矫枉过正之嫌,不仅放大了师德风险,更放大了校园风险。
不可否认,如今校园的确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风险,但稳定、和谐、安全、文明,毕竟是校园主流,没有那么多的危机和陷阱。特别是,恪守师德的男教师,仍然占绝大多数,因此没必要把每个男教师都当成师德不端之人、甚至是色狼来防范。比如,所有男性,包括老师和家长,一律不得进入女生宿舍等,似乎在告诫女生:校园中处处都是陷阱,危机四伏,包括老师在内的所有男性,都有可能是一个披着人皮的色狼。试想,女生面对如此夸张的“封闭式”管理,岂不会变得人人自危?如何安心学习?
当然,我们不排除校园中出现过女生遭到男教师性骚扰和性侵害的事例,但毕竟只是个别现象。如今有关部门把个别现象,无限放大成一种社会现象,一种校园风险,并专门炮制出一些雷人规定,教女生去严加防范性骚扰和性侵害,防男教师如防色狼,显然是一种以偏概全的管教方式。殊不知,这种管教方式,把学校看得太阴暗了,把男教师想得太可怕了,可以说是对校园安全的一种曲解,更是对当今学生、特别是女生的一种误导。可以预料,在“封闭式”管理的“警示”下,女生非但不敢接触男老师,进而会对其产生畏惧和排斥心理,这显然不利于她们适应校园学习环境,健康快乐地成长自己。
事实上,当今的校园风险,更多地来自于社会上的不法侵害,以及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因此,维护校园安全,预防儿童遭性侵,首先应实行“内外兼治”,既治校内,更防校外。同时,对师生进行普法教育,完善校园安全联防、督查制度,定期开展学校安全排查工作。特别是,通过开展生命安全教育,彰显“知识守护生命”的教育理念,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促进学生的自然生存和社会生存能力的提升,有效地预防意外人身伤害,将影响程度降至最低,为每个家庭的幸福和谐提供坚强的保障。
(来源:齐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