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燕赵晚报:张曙光评院士对学术的伤害

朱昌俊

2013年09月12日11:29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张曙光评院士对学术的伤害

原铁道部副总工程师、运输局局长张曙光涉嫌受贿案10日在北京开庭审理。据检方指控,张曙光多笔受贿均与参评院士“需要花钱”有关。身居高位的张曙光并不满足于官位,还一直努力当“学霸”。一旦官位加上学术地位,在铁路领域项目规划和建设中的发言权就更大了。(9月10日《北京晨报》)

早在2011年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左铁钏就曾向媒体透露,现在很多包装公司应运而生,教科学家如何包装自己去拿奖,俨然形成了产业,“有人说,你要当院士,没有几百万元的公关费拿不下来。”张曙光索贿参评,显然是为这种传闻提供了一个现实案例。但这件事的最大看点,或许不是参评院士“需要花钱”的猜想被进一步坐实,官至铁道部副总工程师、运输局局长的张曙光不惜索贿去评院士,更值得关注。

张曙光曾被称为“中国高速列车技术奠基人”,纯粹从人才角度而言,张曙光参评显然没有太大疑问。但是身为高官的张曙光还要去为一个院士“砸重金”,就太耐人寻味了。不难看出,官员参评院士的初衷或更倾向于利益算计,院士评选的学术初衷被大大异化。

张曙光花钱参评,虽从侧面反证了目前院士评选的漏洞,但反过来,当官员能够动辄拿出千万去谋一个院士,又未尝不是对于院士评选和学术独立性的伤害?张曙光之为既是在钻评选的空子,同时也是这种空子的制造者,正是有太多的像张曙光这样的官员也想从学术头衔上分一杯羹,才催生了花钱评院士的畸形学术评选机制。

有人说,官员并非不能当院士,只要遵守规则。这种说法虽显得客观,却忽视了技术型官员身份的复杂性。毋庸置疑,张曙光或许在高铁技术上享有一定的地位,但是,其为公众所接受的第一身份,显然是铁道部运输局局长。一个官员去参评学术头衔,首先给人的印象就是权力与学术的关系。按理,官员应该主动避嫌。作为一个部门一把手,还想依靠院士的身份去赢得突破职能范围内的话语权,也不符合权力的制衡原则。当决策权和技术权力都归于一人,这本身就是非理性的权力格局。

张曙光之所以能够花钱参评,固然与院士评选的规则漏洞有关,但归根结底还是在于权力受制约的程度不够。这种状况对学术独立性也构成了重要威胁。鉴于权力约束的现状,在院士参评制度中,应该严格禁止在任官员参评。我们谈学术独立性不够,权力干预过多,绝不仅仅应该只限于理念上的倡导,而更应该落实为明确的制度规范,譬如断绝官员直接参评学术头衔的机会,就当是必要的细节改良。

分享到:
(责编:石冰心(实习生)、文松辉)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