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新民晚报:“阳光”公务卡为何沉睡

时言平

2013年09月03日15:30    来源:新民晚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阳光”公务卡为何沉睡

2007年开始全国推开的公务卡试验,如今遭遇尴尬:尽管这张卡所享受的优惠高于普通信用卡,但从调查的数据来看,不仅普及率不高,全国4000多万个行政事业单位,只有38万多个地方预算单位实行了公务卡制度。即便是已经发放的公务卡,使用率也低得可怜,不少地方的公务卡甚至有九成处于“休眠”状态。

被公众寄予厚望的公务卡,在推行中却沦为“鸡肋”,令人遗憾。不过,透过公务卡普及率不高以及已办公务卡“休眠不醒”,倒可以洞悉腐败监督的阻力所在。

通过记录“消费痕迹”守住政府财政的“钱袋子”,让“三公消费”在阳光下进行,增加“三公消费”的透明度,是推行公务卡制度的效用所在。公务卡对公务消费实行动态监控,实现公务消费有轨迹可循,不仅仅让大手大脚的“三公消费”有所禁忌和收敛,也极大可能地缩减了腐败自肥的空间,假发票报账的猫腻和玄妙,可能因此得以消弭。

公务卡之于腐败监督的裨益显而易见,为什么却遭遇“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呢?理由有很多:有不习惯刷卡消费的,有认为公务卡机制限制太多的,有归咎于消费环境不允许的,甚至还有中央机关公务员认为“地方接待用自己公务卡给中央机关丢人”的……所有这些合理或不合理的理由背后,似乎都暗含着某种隐秘的动机:试图躲避“阳光”的照射,拒绝接受更加透明的监督。

此般阻力,抑或是廉政改革推进和深化需要面对和破除的阻力。今年4月,80多家中央部委在公开部门预算中,还一并晒出了“三公经费”预算,尽管此举被公众视为难能可贵,但“透明度”还不够:比如地方“三公经费”预算公示依然没有确切时间表,中央部门公布的“三公经费”预算显得笼统不够具体。

对于公权力而言,置身于透明的制度和监督的阳光下,不仅仅是不适应,恐怕更是从内心充满了排斥。编织“制度的笼子”,从来都不必奢望权力能够主动“钻进去”,而是需要将其“关起来”。因此,公务卡普及率低以及已发公务卡“休眠不醒”,问题的关键恐怕在于制度的约束不够强硬,监督力度不够。从目前公务卡推行的情况来看,依然没有纳入到制度化的轨道,即便是有些地方推行了公务卡,财务报销也依然实施的是现金和卡两条线结算。当制度的贯彻执行存在自由选择的空间,那么公务卡成为“鸡肋”也就不难理解了。

公务卡“休眠”,制度反腐的头脑却应该始终保持清醒。反腐机制要成熟,就必须纳入到制度化的轨道上去执行。唯有制度反腐,像公务卡这样的反腐、防腐措施才不会成为可选项,而是必选项;唯有制度反腐,公务卡等反腐举措才不会沦为“鸡肋”,才能打破阻力,让公权力习惯在阳光下运行。

分享到:
(责编:石冰心(实习生)、文松辉)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