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西安晚报:县官“窝案”交织出“行贿买官”网触目惊心

王捷

2013年08月21日10:22    来源:西安晚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县官“窝案”

 

  近日,甘肃和安徽两地前县委“一把手”相继落马,令公众对“窝案”式腐败的关注度,陡然升温。甘肃省华亭县原县长、县委书记任增禄因收受贿赂牵涉了129名华亭县官员,几乎覆盖该县县委、县政府以及各乡镇政府机关,交织出一张触目惊心的“行贿买官”网。安徽省萧县原县委书记毋保良收受贿赂案涉及66名行贿者,几乎覆盖了萧县所有的乡镇和县直机关,还包括萧县四大领导班子的成员。(相关报道见今日本报9版)

  两个县的干部为何竞相给县委书记行贿?因为权力没有被关进“笼子”里。一个县的人、财、物、事等权力都在县委书记的掌控之下。这种现实格局,一者,使得县委书记成为昏庸无能力及腐败者的“公关”对象;二者,现有的监督模式无法约束县委书记手中的权力,用“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来形容,一点不为过,如果县委书记挡不住诱惑,挺不住,或者被人“下套”,防腐大堤就土崩瓦解,一溃千里。

  因此,要防止县委书记不腐败,必须下真功夫把权力关进“笼子”里,而且必须是“铁笼子”。没有人敢监督县委书记,才有了“一窝蜂”行贿。因此,必须畅通监督渠道,对过于集中的权力进行有效监督。

  当然,反“一窝蜂”行贿,除了打造“铁笼子”以外,还要对行贿者“一网打尽”。如果只惩罚受贿的,不惩罚行贿的,就是放纵行贿者“公关”县委书记。这是不公平的,也不利于反腐败和建设廉洁政府。

  文/王捷 图/朱慧卿

分享到:
(责编:张丹丹(实习)、文松辉)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