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好的作风从哪里来

曹普华

2013年05月16日03:54    来源: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有的地方公款吃喝走入“低调的奢华”,由“地上”转向“地下”:他们不再青睐扎眼的高档酒店,而转移到私人会所,甚至机关食堂,种种遮人耳目的做法亦粉墨登场。这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老油条作风”,折射出作风问题的顽固性和反复性。由此想到一个问题,好的作风从哪里来?

  成于自觉。小平同志曾深刻指出:“要自己抱有高度的革命热情和对党负责的精神,才会胸怀坦白,才会有‘脱裤子’的精神,也才会把思想作风整好。”敢于“脱裤子”,就是勇于暴露自己的缺点和错误。那些“不肯露出‘尾巴’的人”,其实就是想把错误藏起来的人。改进工作作风的措施千条万条,加强党性修养、养成自觉自为是第一条。开会、调研、出访、报道等如何安排,表面看是工作方式,实则体现干部的党性纯度。很难想象,如果心中始终装着群众,下基层时会警车开道?如果秉持求真务实理念,干工作时会空话连篇?“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改作风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自我革命。只有加强党性修养、改造主观世界,才会不为私心所扰,改作风才不会做“应景文章”、行“变通”之举。

  固于制度。人性固有的弱点,在相似诱惑面前难免犯相近错误,单凭良心靠觉悟难于根治,靠思想改造和政治运动也无法长远,需要发挥好制度机制的作用。“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这就要求规范作风建设制度本身,做到尽可能具体、明确、客观,以减少执行中“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空间。更需要完善干部政绩考核制度,让那些真抓实干的人担当重任,让那些“长于唱功、没有做功”的空谈者失去市场。还要把公权力尤其是“一把手”的权力关进笼子里、晒在阳光下,各个方面形成监督合力,让不良作风如过街老鼠、无处藏身。

  臻于文化。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作风不仅是个人的言行轨迹,也是一个单位、一个地方、一个组织的氛围与气候。出行的前呼后拥、车队的封路清道、报告的冗长官话、会议的文山会海等等,是一种“文化积淀”下的陋习。这种陋习之所以顽固,就在于对不良做法、错误行为安之若素、见怪不怪。“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一旦形成腐败文化,不腐败者就会无法立足;一旦形成“我主民仆”的官僚文化,待百姓如亲人者就会被视为另类。文化是自然形成的,也是主观塑造的。有正确的用人导向、贴近心灵的说服教育、科学周密的制度规范、强势持久的执行与监督,才能催生出沁人心脾的新文化、新风尚。

  如果说不良作风疏远了党群干群关系,那么,作风反复则严重挫伤群众的信任和耐心。群众的期待每落空一次,失望就更大一次,陋习反复发作,就会严重透支群众的信任,透支党和政府公信力。没有一种执政资源,比赢得民意更珍贵持久。让业已形成的改进作风的清风新风经受住考验,长久有劲地吹下去,则干群更和谐,民心更聚拢。

分享到:
(责编:潘旭海(实习)、文松辉)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