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遭网络举报贪污受贿的深圳市罗湖区翠竹街道原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陈学度因涉嫌受贿罪被逮捕。记者从深圳市人民检察院了解到,近一年深圳已有5名街道党工委书记先后落马。检方认为,基层“一把手”频频落马的症结在于基层干部权力大制约弱,应当通过分权和社会监督有效制约基层“一把手”手中的权力。(2013年4月17日新华网)
记得坊间曾经流传这样一个段子:“一把手绝对真理、二把手相对真理、三把手服从真理、其他把手没有真理”,戏谑中展现了一些地方官场的真实生态。
所谓“一把手”, 是对党政主要领导的一种通俗称谓。由于“一把手”职位高,权力大,“一堂言”、“一支笔”、“一人定”几乎是不可撼动的逻辑和权威,极易成为各种势力腐蚀的对象。从近些年查出的腐败案件来看,基层“一把手”腐败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破坏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深圳一年5名街道书记落马,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例证。
事实表明,没有监督和约束,就没有管理和规范,没有对法律和道德的敬畏,人就会肆无忌惮,甚至无度疯狂。如报道中提到的沙井街道原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刘少雄,在征地过程中通过“关照”黑社会组织“沙井新义安”头目陈垚东获得好处费1200万元港币。“按刘少雄本人的供述,陈垚东‘获利巨大,做得好的话能赚4个亿’。”办案检察官说。所以,“权力较大又缺少制约,就很容易形成‘一言堂’的工作局面,也造就了滋生贪腐的土壤。”
如此说来,尽管基层“一把手”落马的情形各不相同,其原因也是复杂多样的,但是,自我监督意识淡薄、监督主体不重视、监督过程不到位、监督机制乏力……诸多问题制约了监督的有效开展,无疑是其频频落马的主因。
时下,虽然理论上说对“一把手”的监督体系已经健全,包括组织监督、班子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法律监督等等,但实际操作上主要还是纪检监察机关在唱独角戏,其他的监督不是太远、太软,就是太难、太晚,不能获得最佳社会效应。特别是目前,针对“一把手”的监督管理制度虽然不少,但真正落地有声的并不多,制度悬空现象比较严重。有规不依,某种程度上成了对违规者的纵容,他们感受不到头上悬挂“利剑”的丝丝寒气,所以,才这样从容地明知故犯,胆大妄为。
正因如此,笔者认为,深圳一年5名街道书记落马,再次警示我们:“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走向腐败”,一要敲好“警示钟”,进一步筑牢思想防线。重点要解决好思想信念淡化、个人私欲膨胀;主仆错位、滥用权力;法纪观念淡薄、不受监督约束;天下老子第一,独断专行;作风漂浮、官僚腐败等问题。二要装好“安全锁”,进一步完善制度防线。要让悬空的制度全部落地,真正做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约束人,在制度没有“例外”。三要念好“紧箍咒”,强化监督防线。要让所有的监督力量归位、到位,从“星星之火”中防止“一把手”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一把手”犯错误的机会,有效防范“一把手”走向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