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约束政府花钱的制度建设,要抓住契机完善财政绩效管理制度,并对官员乱花钱行为引入司法惩戒机制
财政部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公共财政收入仅增长6.9%,其中中央财政收入下降0.2%,3月份中央财政收入更是下降5.2%。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这些统计数字传递出的信号不容忽视。
上述统计数据表明,受经济增长趋缓和一系列结构性减税举措影响,我国财政收入正告别高增长时代;另一方面,由于中央财政支出七成转移给地方,中央政府“钱袋子”紧了,不仅中央支出受影响,也会影响对地方的转移支付。这再次警示,当前已经到了各级政府必须削减开支、过“紧日子”的关键时刻。
之所以讲“关键”,是因为我国财政收入经历了较长时期的高速增长,很多官员习惯了大手大脚花钱的日子,要刹住“大手笔”花钱的惯性,转而过“紧日子”,并非易事。
一段时间以来,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有一些地方官员旧习难改,有的顶风购买豪车,有的为逃避监督将公款宴请转至隐蔽的私人会所甚至内部豪华的农家院。
政府要过“紧日子”,关键要敢于在自己身上“动刀子”。落实“八项规定”决不能走过场,不能搞一阵风,而是要转化为各级政府的自觉行动,长期坚持。对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政府应当拿出“割肉”的勇气严格控制,努力降低行政成本。
政府要过“紧日子”,必须提高财政支出效益。要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当前急需优化支出结构,确保钱花得科学有效,坚决堵住乱花钱的漏洞。
政府要过“紧日子”,从根本上讲要加快约束政府花钱的制度建设。要抓住契机完善财政绩效管理制度,并对官员乱花钱行为引入司法惩戒机制,确保各项监管制度执行到位。
政府要过“紧日子”,还要进一步推进预算公开。要创造条件充分发挥人大、政协、审计和社会公众对预算的监督作用,确保政府每一分钱都花得公开透明,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