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开栏的话:大家好,我是小蒋。国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鲜事。你评,我评,众人评,百花齐放任君看。观点各有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只要我们尊重客观、理性公正。
高企的楼价为啥只换来劣质豆腐渣?
背景:深圳市住建局对使用不合格海砂生产预拌混凝土的企业(站点)进行处理。吊销深圳市东大洋建材有限公司的资质证书。责令8家企业(站点)停业整顿一年,责令6家企业(站点)停业整顿6个月以上。涉嫌流入不合格建筑用砂的嘉逸豪园、大冲城市更新项目、平安金融大厦三项目均被责令停工,检测结果近期将向社会公布。
燕赵都市报发表邓海建的文章:小开发商就算了,小项目也就罢了——在建的国内第一高楼也疑似趟了这汤浑水,这让对中国建筑质量信心满满的业界情何以堪?曝光之前,抽检在哪里、监理在哪里、质控在哪里?湿漉漉的海砂招摇而来,这算是2013年才有的新式创意吗?遥远的潜规则难以考证,单看2012年下半年——去年12月3日,佛山有媒体连续曝出砂场出售氯离子超标的海砂;12月7日《广州日报》记者调查又发现,当地也有两家砂场顶风卖海砂……舆论的追问是:到底哪些楼盘用了“问题海砂”?问题悬而未决的时候,深圳的“海砂楼”浮出水面。令人愤懑的是,这样的“海砂危楼”,据说在深圳并不是小概率事件。随着职能部门的跟进,真相迟早会水落石出,处于风口浪尖上的在建楼盘,尤其是大盘高楼,关注度高、取证容易、究责简便,亡羊补牢,犹未晚也。真正令人担心的是,那些已经建成待售或已售的小盘,“海砂楼”已成既定事实,利润也早已进入庄家的口袋,取证不容易、论证更困难,这些楼盘业主的权益靠谁来维护与捍卫呢?除了被曝光的几栋建筑,还有哪些楼盘也是“海砂楼”?面对查出或亟待查处的“海砂楼”,既往责任到底还咎不咎?
小蒋随想:一面是国内楼市价格越来越高,许多买房人要背上一辈子的债务才能实现蜗居梦;另一面是建筑质量丑闻频频曝光,甚至连政府保障房项目都出现过豆腐渣工程。建筑材料以次充好也在“创新”,用低标号水泥、劣质钢筋、甚至拿竹子充钢筋还不算,如今又有了用不合格海砂生产混凝土。面对一些豆腐渣工程被勒令拆除重建,一些开发商依然敢用低劣建筑材料盖楼,与其说这是利令智昏,倒不如说是丧尽天良。乱象需用重典,面对一些开发商的狼心狗肺、全然置业住与公共安全于不顾,管理者必须严惩不贷——不合格项目必须推倒重来,更要让开发商与责任人承担经济与刑事的双重重罚。这之中,如果某些地方怕将事情闹大、“影响”地方形象,而选择掩盖子,对问题建筑睁一眼闭一眼,不可能令大事化小。不合格建筑就像定时炸弹,早排除与晚善后,孰优孰劣不难掂量。
“冠军免费医保”是马太效应下的“蛋”
背景:上海市体育局与华山医院签署医疗保障协议,华山医院正式成为上海市世界三大赛(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奥运项目冠军的医疗保障定点医院。据悉,这是一份终身制的免费医保。享受这项政策的上海运动员,包括刘翔、陶璐娜在内共23人。另外,四名沪籍教练员也被纳入。
新京报发表张楠之的文章:同样是纳税人,同样在为这个社会做着自己的贡献,其他的普通人仍然需要承担自费的那部分,包括刘翔在内的23位运动员及4名教练员却可以享受免费的医疗保障,这种区别对待的理由是什么?或许有人会说,这些冠军为国争光了,他们的教练员为国家培训出优秀的运动员了,他们是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人,理应享受更好的医疗保障。体育冠军、明星们由于其本身的成就,早已获得了来自体制内的大量物质奖励,并且大都从商业活动中获得了大量的收益,其生活保障早已非普通人可比,为他们单独制定某些政策,仅是锦上添花而已。一些地方的公务员已经相继取消公费医疗,公务员看病也要按照一定比例报销,上海却用“免费医疗”的特权去奖励冠军,显然不合适。按照各地的对体育冠军的奖励制度,世界三大赛的冠军一般都能够得到体制内的安置,也就是说医疗保障方面是没有问题的。体育冠军不是不可以奖励,但是不宜用特权作为奖品。这么做刺激公众心理,伤害社会公平正义,而且也有违体育精神。
小蒋随想:一些管理者总喜欢锦上添花,对雪中送炭却不积极。此类行为不可能产生正面激励,马太效应只会加剧社会不公。这同时也反映出一些公共资源的分配并不以公共意志为转移,一些公共预算的使用可能还是遵循某些领导的意思。而领导的美意,未必会被明星领受。比如,一些地方奖励奥运冠军房产,但冠军压根儿就没打算回老家住。再如,一些知名运动员疗伤通常去国外,要找“国际知名”专家会诊,根本瞧不上国内的“土郎中”。这种情况算不算热脸蛋贴了冷屁股?如果管理者只记得冠军,连亚军、季军都想不起来,更不要说众多凡人草根,绝对是值得警惕的。平凡的才是伟大的,恰恰是千千万万默默无闻的、却又实实在在的耕耘者,挺起了社会前进的脊梁。让改革红利惠及广大百姓,而不是少数群体,是责任更是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