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5年起,武汉市共评出1.72万名“新三好”学生。“新三好”以好公民、好学生、好子女为考核标准,取代思想好、学习好、身体好的“旧三好”考核标准。实行“新三好”德育评价机制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观念逐渐由封闭转向开放,德育教育主体由学校转变为社会、家庭和学校三位一体。(3月16日《长江日报》)
武汉市能够积极改革中小学生思想品德考核标准,以好公民、好学生、好子女的“新三好”取代思想好、学习好、身体好的“旧三好”考核标准,有着特别积极的意义。
学校教育的根本,就是既教书又育人。好学生的标准,决不能偏重知识文化为主的智育,而应该着眼于培养优秀的社会人,能够在家是好孩子,在学校是好学生,未来走向社会是个好公民。否则,就会将教育引入畸形。
目前这一社会转型期,人们的价值观经受着多方面的挑战,学校思想品德教育更是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好学生的标准究竟是什么,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才能培养出好学生,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乃至家长、全社会最为关切,同时也是最为棘手的问题。这亟须我们对此作出明确的回答,刻不容缓。
而无论有多少挑战,多少考验,我们对于好公民的期待不可争辩。一名学生,能够成为一个好孩子,一个好学生,才有望成为一名好公民。学校虽然不同于社会,但学校完全应该为学生做好“知情意行”方面的思想品德铺垫,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和韧性,抗御外界不良思想行为的侵蚀,即便走向社会,走向中年老年,也永远是个好公民,既勤劳善良,勇敢坚强,又遵纪守法,充满爱心。
应该说,学校思想品德教育,是个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来讲,决不能封闭式施教,重理论轻实践,而应该眼睛向外,面向社会,贴近现实,以开放的胸襟和魄力,接受来自外界的一切现象和问题的洗礼。如此,以好公民、好学生、好孩子的思想品德“新三好”才能抗侵蚀,走得远,有实效。 贾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