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华西都市报:“还利于民”才能扩大政策善意

李晓亮

2013年03月08日09:14    来源:华西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两会继续,议题逐渐密集,讨论渐趋激烈。真知灼见的交锋,这是大家所乐见的。我们相信充分讨论之后,最具民意含金量,最代表社会共识的观点,自然会从观点市场脱颖而出。

当然,隐含前提是,所有讨论的公共政策、法律条款,都以现代政治文明、经济文明为价值内核。比如,涉及行政权力方面,都以政务公开、服务转型,方便监督为底线;经济民生领域,则以藏富于民、还利于民,让民众尽享改革发展红利为基准;法律权利范畴,则以明确私权利不可侵犯的地位,以尊重权利诉求与个体尊严,让法治成为民众生活信仰为原则。

其实,呵护个体尊严,保障民众财产权,就是另一维度的还利于民。权利觉醒,监督热情高涨,反过来又敦促阳光政府、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的转型升级。昨日广受关注的两条新闻,都没有离开这范畴:一条是,公安部副部长黄明称,“流动人口有望落户长期工作地”——这对庞大的外出务工群体,是一个福音。大意就是降低落户门槛,通过居住证制度,“为长期在所在城市工作生活的公民打通落户政策通道。”这虽是语焉不详的笼统表述,却引来极大关注。可见,民情抱持着何等热望。

而另一新闻,是关于个税的。全国政协委员、企业家甘连舫日前又呼吁提高个税起征点,增加中等收入群体购买力。而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宋兰则现场回应,将个税起征点提高到3000元已经让纳税人从9000万人减少到3000万人,继续提高起征点没可能。

诚然,“税负”不光是起征点的问题。提高起征点,也不能包治百病,一劳永逸。但如何为中等收入群体减负,释放其购买潜能,刺激经济,则是必须正视的问题。此前也有“全年个税收入提前完成”的消息,应该说这是收税减负契机。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税收,如何更人性化征收,减少社会的相对剥夺感?可以想见,让税制简单透明,让民众清楚税负用到了什么地方,真正还利于民,才能最大化某些公共政策的善意,真正增加公共福祉。

分享到:
(责编:张元玲(实习生)、王倩)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