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红网:谁为在案嫌犯悄然打开了公务员之门

平西

2013年01月26日09:38    来源:红网    手机看新闻

重庆市云阳县一名在案的犯罪嫌疑人,在取保候审期间,顺利通过公务员考试层层关卡,并且政审还得了最高分,最终成功考取公务员。(1月24日人民网)

公务员考试竞争之激烈、程序之严格众所周知,而一个取保候审、尚未结案、绝对属于“法律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人,居然还能过关斩将“笑到最后”,实在不能不让人感到震惊、疑惑。

考试公告明确要求,报考者必须是村(社区)干部并经所在乡镇(街道)党(工)委推荐方可报名。此时张彬已经明确为“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尚未结案,如何能以云阳江口镇盛元社区党支部书记的身份报考?又如何得到乡镇党委签字盖章的推荐?要说乡镇领导“不知情”、“不了解”,谁能相信?此为报名环节之疑。

政审要考核的是考生的德、能、勤、绩、廉,体现了干部任用“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况且政审成绩还折合计入总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若是考察组只是去公安局查询一下违法违纪记录就了事,那他们也可以喊一声“冤枉啊!”——要怪只能怪张彬神通广大,谁让他的网上追逃、刑拘等信息在公安信息网络上全无痕迹?但如果考察组曾经深入张彬所在乡镇,实事求是地了解情况,99.5分的政审成绩又是如何得来?除非乡镇干部群众都在睁着眼睛说瞎话。此为政审环节之疑。

公示是公务员考试接受社会监督、体现“公开、公平、公正”至关重要的环节。一个敢于非法倒卖土地的犯罪嫌疑人,其人其事在当地绝不是秘密。难道张彬其人真的“才德服众”,以至于民众全体替他打掩护,连竞争对手都沉默不语?如若不是,那就要问问当次考试的主管部门到底公示没有?公示的时间、范围、内容是否达到要求?此为公示环节之疑。

公务员考试给了千万普通人公平竞争的机会,但对其他人来说艰难无比的公务员之路,张彬何以走得如此顺利?从取保候审的在案犯,一夜之间“咸鱼翻身”成为政府工作人员,他有何神通能瞒天过海?是谁将一名犯罪嫌疑人成功“洗白”,为他将公务员之门悄然打开?这绝不会是“不解之谜”,相信张彬这根“藤”必能牵出一群大大小小的“瓜”,包括他背后的“县官叔父”,终会给我们的疑惑一个交代。

分享到:
(责编:张玉珂、王倩)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