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同志再论 “摸着石头过河”,不仅是对这一两年一些模糊观念的澄清,更是讲清了在当前深化改革开放中我们亟须坚持的 “方法论”也即实践论和唯物论。
在改革开放实践中,第一次提出“摸”论的,是陈云同志。1980年12月16日,在中央工作会议开幕时,陈云同志就说,改革最重要的,还是要从试点着手,随时总结经验,也就是“摸着石头过河”。数天之后,在闭幕会上,小平同志表示完全同意陈云同志意见,“这是我们今后长期的指导方针”。
“摸”论甫一提出,就有人不同意,认为改革开放是一条涉及广泛领域的“大河”,靠“摸着石头过河”不行。针对这种议论,小平同志说话了,不少同志“不懂哲学,很需要从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上提高一步”;陈云同志则说,有人在报上批评“摸着石头过河”这句话,但没有讲出道理来。“九溪十八涧”,总是摸着石头过河!“摸着石头过河”这句话我没有放弃。
30多年过去了,批评 “摸”论,仍然“没有讲出道理来”,小平同志早就指出的“方法论”问题乃至哲学问题,还是那样具有现实针对性,而陈云同志的不“放弃”,则依然应当是我们的坚持。
“摸”论是改革的实践论。“总是先有事实,再有概念”,总是先有实践,再有作为认识的“设计”,这条唯物论的反映论,在深化改革中尤其不能轻忘。改革开放一路走来,实践早已证明,没有试验,就没有政策;没有“一点”的突破,就没有全局的告捷;没有个性,也就没有共性。尤其重要的是,没有在实践中的“摸”,任何层面的改革设计都不会是 “人脑固有”或“天上掉下来”的,这正如小平同志在前一轮改革关键之时所批评的,“一开始就自以为是,认为百分之百正确,没那么回事!我就从来没有那么认为。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就赶快改”。
“摸”论是改革的唯物论。人民创造历史,群众是改革的主体。改革开放的所有经验,都是人民群众首创的,都是人民群众闯出来试出来的,“遍地英雄下夕烟”,所以才那样生机勃勃,群众不先把试验搞起来,基层不先把局部的突破搞出来,怎么全面地出经验,又怎样去“摸”规律,所以深化改革开放,仍然千万不能忘记“坚持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
有一种说法,以为“摸”论是“走到哪儿算哪儿”,似乎是一种实用主义或机会主义的策略。其实“摸”论是有明确方向的,这就是习近平同志强调的,“在方向问题上,必须头脑清醒”;“摸”论核心在于“摸”规律,并不是细微末节、更不是表面现象;“摸”论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前者是后者的基础,而后者则是前者的重要前提。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小河小沟可以摸,长江大河怎么摸?以为“摸”论仅能处理简单直观问题,改革开放初期可以用,攻坚总成阶段不适用。这种说法,在小平和陈云同志初提“摸着石头过河”时就有过,也就是当初陈云同志说“没有讲出道理来”的那种论调。其实“石头”有大有小,我们“摸”的并非只是鹅卵碎石。有智者云,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摸”到的三块最大的“石头”,就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可见积小石成大石,就是全局性、战略性、宏观性和规律性的。“摸”的每一大步,都和顶层设计紧紧结合,在改革进入深水区,进入“长江大河”时尤其是这样。